第四百三十一章 静红转业 (第3/3页)
。
就回大院歇着了。 一整天时间,徐庆除了在院里陪闺女和侄子,就在家休息。 前院里阎埠贵下午钓鱼回来,听三大妈说,徐庆一天都在家,拎着刚钓的一条草鱼,就上后院,给徐庆送去。 如今,徐庆的粮站生意,做的是风生水起。 尽管阎埠贵不知道徐庆能挣多少钱,脑子里算盘打了几遍,都没想出个所以然出来。 可这些日子以来,院里众人,没少谈及徐庆粮站生意红火。 其他买卖可能不见得天天有人光顾。 但粮站,卖的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粮食。 这是谁都要买的东西,也是每个人每天要吃的东西。 虽说徐庆不是大院第一个做生意的人。 可比起许大茂前些年二道贩子小打小闹的营生。 徐庆开粮站,算的上是,第一个把买卖做出规模的人。 而且还不愁没客户。 阎埠贵多精,把草鱼交给徐庆后,笑呵呵道: “小庆,你今儿没去粮站照看啊。” 徐庆笑着道:“三大爷,早上过去转了一趟,这不昨天才刚收粮回来,想好好歇两天。” 阎埠贵坐在徐庆屋里炕上,颔首道:“那是,下乡辛苦,你是得好好歇歇。” 阎埠贵说完,话头一转道: “小庆,你粮站那边,我上周周末跟老易和老阎溜达过去,见买粮食的人真不少,前些天你下乡收粮,收了不少吧?” 徐庆见这位三大爷,还向旁敲侧击,打听他开粮站赚了多少钱,便含糊应付道: “就跑了两个公社,没收下多少,顶多就往后不用帮国家代售粮食,能正儿八经地自个干了。” 阎埠贵哦了一声,心中念头飞转,暗觉徐庆半年多来,最起码挣下了不少。 要不然,收粮哪用得着跑两个公社。 具体挣下多少钱,阎埠贵算计不出,但心里大概有了底儿,在徐庆屋里稍坐半响后,一回到前院,就跟三大妈商量道: “我看小庆开粮站是赚大钱了,咱家要不也开一个?” 三大妈停下手中整理的衣服说道:“老阎,你离退休还得几年,咱们现在也没啥钱,刚买了电视,拿啥开粮站? 再说了,人家小庆开粮站,那是有钱有人,人家兄弟三个,都有本事,小庆五分厂厂长不当,开了粮站,爱国接着当,丰铭也在他上班的厂里是科长,晓雅连工作都辞了,帮着她大哥打理粮站那边,咱们开粮站,几个儿女,哪个能指靠的上?” 阎埠贵坐在从旧货市场淘换的沙发上,嘬着烟,一言不发。 大院里眼红徐庆的,不是光他一家。 刘海中不羡慕?老易没想法? 但他们眼羡也没用。 他们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哪能轻易说将干了几十年的工作辞掉,去做生意。 只是阎埠贵盘算来盘算去,觉得不能错失这个机会,抬手扶了一下眼镜,悄声说道: “要不让老大家开粮站?” “解成两口子?”三大妈转身看向阎埠贵,“就他们俩,咱俩掏钱给开,他们可能愿意,让他们自己拿钱,压根没可能。” 阎埠贵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沙发上,抬头望着挂在屋顶的灯泡,心中无奈。 他知道自个大儿子跟儿媳妇,算计起来,连他们都不放过。 而老二解放跟老三解旷,以及闺女解娣,更指望不上。 思来想去,阎埠贵最终长长叹息一声,彻底打消了想开粮站的念头。 而与此同时,后院里,徐庆让冯婶把三大爷阎埠贵送来的鱼,拿去厨房处理后,一个人坐在屋门口,一边看着闺女和侄子在院里玩闹,一边思考着媳妇静红转业一事。 事儿不算大,却也不算小。 正如静红所说,她估计能留在团里,继续工作。 要是不成,徐庆就托人找关系,反正媳妇的事情,他不可能不上心。 然而,下午时候。 马静红下班一回到大院,进屋就朝徐庆道: “庆哥,我转业的事情,团里决定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