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忙 (第2/3页)
他们生意才是最忙的时候。 二麻子与三虎子媳妇以及美娟走后,徐庆坐在店里,陪媳妇和meimei与惠丽华几人聊了半个多小时,送她们走后,才关粮站,准备回家。 回去路上,星光璀璨,月色皎洁。 大街上最后一班公车还在跑,载着满满当当的乘客,一溜烟儿的功夫,就从徐庆三人身边驶过。 这年月,公车跟自行车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 以前的私家车,经过变天结束后,已销声匿迹。 但凡是路上跑的汽车,除了公车外,其余的都是各个单位和工厂的。 开改是改开,可私家车还没兴起。 当然,国家允许个人买卖了。 可值得一提的是,就眼下国内的境况,能买的起私家车的人,寥寥无几。 徐庆目前是买不起,手头没闲钱,价格也贵的离谱。 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别看改开了,但风气并没有多少变化。 想买私家车,不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就算是有钱,也不见得能弄到。 国内车企,乘着改开的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头。 上海牌的小轿车,算是一马当先地开启了国内民用汽车市场的先河。 属于国内首款桥车。 今年的报纸和广播以及电视上,宣传消息是铺天盖地。 而这的确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 虽然大多数人买不起,只有那么一小嘬人能有资格买到。 但拉开了国内汽车工业改.革的大幕。 往后有钱的人,势必是能买到的。 徐庆盯上了,就是他暂时弄不到。 开粮站挣到的钱,他全都重新又投入进拓展粮站的生意上去了。 建库房,收粮食,买机器,加上之后雇工人,方方面面都要资金。 他实在是拿不出钱,先给自己买辆汽车。 其次就是,上海那边的车厂,产量还不高。 徐庆只能等明年再说。 但买小轿车一事,徐庆有信心,等粮站生意各个关节全都打通,彻彻底底的摆顺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自己收粮,自己加工,自己售卖。 尽管粮食生意上利润不大,一斤只有几分的薄利。 但在这粮食供应紧张的年月,完全不用发愁没人买。 再加上徐庆还有一分为二的能力。 想赚不到钱都难。 当然,换做其他人干这门生意,那就得两说了。 回到大院,徐庆推着自行车,与媳妇和meimei在前院与三大爷一家子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去中院给一大爷家送粮食。 早上徐庆出门时,一大妈托他买的。 自从开了粮站,大院各家的口粮,都从徐庆这边买。 一个院里的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徐庆不言语,也没人会去国营商店或百货大楼,供销社那边买粮。 何况徐庆在院里的威信,早已压过了大院的三位管事大爷。 别看不当厂长,可这些年来,徐庆在院里的好名声,是谁都比不了的。 谁家没找徐庆帮过忙,不管是前院的阎解成媳妇于莉,当年跟人闹别扭要换车间,还是中院贾家棒梗插队调回城,哪一件不是徐庆给摆平的。 后院就更不用提了,许大茂和二大爷一家子,麻烦徐庆也不少。 说起来,大院里跟徐庆同辈的人中,能比的上他的人,还真挑不出一个人。 阎解成就不用说了,没啥本事,还耳朵软,怕于莉怕的要死。 啥事都听媳妇的。 偶尔硬气一两次,不出三天就立马又蔫儿了。 阎解成两个兄弟,阎解放和阎解旷更没法提,人都不在大院,论本事,连他们大哥都不如。 也就闹腾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大。 正经事上,反而则是完全上不了台面。 中院贾东旭去世后,只有傻柱和徐庆同辈,但傻柱还在三厂里当厨子,虽说提干了。 可真说道起来,傻柱能提干,是他跟着徐庆去大学深造的原因。 要不然,就傻柱的脾气和秉性,纵然是厂里食堂后厨干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被提拔。 后院的许大茂跟刘海中三儿子,他们四个人,倒是能比前院阎解成三人强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