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九章 年三十,热热闹闹 (第1/3页)
第470章年三十,热热闹闹 除夕的清晨不冷,太阳一早从东边升起。 大院里各家,才八点多,就忙个不停。 徐庆在后院自家屋里,给一早找上门的二大爷刘海中写春联,许大茂站在院里让秦京茹赶紧贴窗花。 二大妈端着一块豆腐,准备做饭,见傻柱一早从中院过来,喊了一嗓子,让别着急上徐庆屋,说徐庆正给她家在写春联,等会儿再来。 傻柱胳肢窝夹着红纸,闻言笑着应了一声,压根没听二大妈的话,叼着烟卷瞅了一眼许大茂跟秦京茹俩人后,直接就进了徐庆家。 中院里,易中海与一大妈俩人在厨房做饭,一个烧火,一个揉面做馒头。 春联他们托付了小当和槐花俩姊妹。 棒梗的毛笔字一向不好看,拿不出手,也从不轻易示人。 这会儿小当和槐花在贾张氏的催促下,正给自家写要贴的春联。 秦淮茹就让棒梗坐在厨房烧火,等一下把锅里的开水灌进暖水瓶里。 而前院的阎埠贵,写的一笔好毛笔字,却是在大院里连一包烟都挣不着了。 只能在小书房中,带着孙女妞妞,把报纸铺在桌案上,将毛笔和红纸拿出,埋头给自家写,顺便把大院正门口要张贴的也写上。 但心里还一个劲儿地琢磨着,闺女阎解娣到底会不会一早回来。 其实他心里有底儿,经过昨天,知道阎解娣是不会回来。 可还是存着念想。 然而,阎解娣就是没回来。 等到下午四点多钟,阎解放和阎解旷两家人带着儿女回到大院,准备跟父母过除夕,三大妈拉着阎解放的小儿子,还跑到胡同张望了两次。 结果自然是失望而归。 之后便再也没出去。 刘海中倒是自从上午刘光天兄弟三人陆续拖家带口回来陪他过年,一整天都满脸高兴。 背着双手,在院里走来走去,瞧着跟在徐鸿志屁股后面一块玩的孙子孙女,心头乐开了花。 徐庆今天没外出,都年三十了,上街干啥,早上写完春联,他和爱国,丰铭在给自家的房子贴了春联后,又与傻柱去老太太那边,把春联也贴了上去。 老太太人不在这几年,屋门上的春联,仍是徐庆看着给写。 而同住在后院的许大茂屋门上的春联,自然找的也是他。 至于钱,徐庆从不要的。 二大爷刘海中和许大茂各拿的两包烟,也没拒绝。 这是三大爷以前搞出的惯例,名义是润格费。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在院里白帮忙,变性的要点甜头。 毕竟阎埠贵是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主儿,大院众人这些年习惯了。刘海中跟许大茂每年都找徐庆写春联,阎埠贵这些年是一根烟都挣不到。 不过徐庆倒是年年都能得好几包。 实际上,徐庆对此一点不在意,给不给无所谓,他不缺烟抽,也不缺钱买烟。 烟价这些年几乎没涨过,没把的经济烟还是八分一包,带把的,也还是一包几毛钱。 变动不是没有,可涨几分,对住在城里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再者,改开一年多来,城里的经济看起来变化不是太大,实则早已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别的不说,吃饭方面,城里人是不会再出现饿肚子的事情。 另外,薪资方面,都小幅度的有所提升。 即便是刚上班的学徒工或实习的大学生,每个月也能多挣三四块钱。 听着不多,可在这还没脱离计划经济的年月里。 多一块钱都能多买不少东西。 而大院里工作多年的众人,日子也好过起来。 贾张氏不再哭穷,撵着让院里人救济她家。 今年过年,更是给棒梗买了一只大公鸡不说,又给家里称了十斤猪rou,买了一条草鱼。 秦淮茹熬出来了,棒梗和小当,槐花都长大,也都工作。 她和三个儿女,四个人挣钱。 家里日子不比谁家再差。 贾张氏算是享受了孙子孙女的福,有吃有喝,人也随和起来,以前的尖酸刻薄,瞧不见了,逢人还能递个笑脸。 也就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毛病没改。 瞅见别人家买了啥好东西,总是稀罕,想着,要是那东西是自家的多好。 但总归来说,比起以前穷的时候,贾张氏对大院的人是温和不少。 今儿除夕,徐庆在爷爷奶奶的安排下,给大院各家都送了些炸丸子。 贾张氏破天荒地抢在秦淮茹前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