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连锁超市 (第1/2页)
10月24日是个星期五。 在一周工作44个小时的状态下,周五的衙门还算平静。各部门各做自己的事儿,该签字的签字,该整理文件的整理文件,该喝茶的喝茶。 苏刑摆出一副龙门阵的架势,自到了办公室以后,就展开办公室的报纸,认真的看了一遍,眼眉都笑开了。 没有一家报纸报导津石总厂的贷款问题。倒是有一些报纸说到了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也有说到三角债问题的,苏刑全不关心,只是得意的想:借他们三斤胆子,也不敢不听招呼。 预想中的风险消失了,苏刑得意的哼着小曲,又去了单位的阅览室,看那些办公室不放的中小报纸。 部委阅览室,等闲没有人来,坐在里面的是个快40岁的老板凳,见了苏刑,弹簧似的跳了起来,笑问:“苏科怎么来了。” 苏刑就很自如的说:“看看最近有什么热点。” “热点啊,那就是旧金山大地震了。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估计财产损失二三十个亿,美国保险公司统计的是40亿美元。你说说,40亿美元要多少?建的东西太多了,也是麻烦。” “听说震了15秒钟,那就是1秒2亿美元了。”苏刑配合的说着,自己却在翻各个报纸的财经版。 “苏科关心经济啊。”人家还在他后面看着呢。 “正好有空,老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比较集中出现的?” “国内经济呀,那就是三角债了。” “怎么说?” “中央不是一直说要清理三角债?昨天好像又被大华实业给闹起来了,你看报纸上说的……”老王随手扯了一个早报,指着二版头条,道:“大华实业宣布,坚决不允许应收款的延期支付,要杜绝三角债。还指出几家三角债严重的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所以,这报纸都在热议呢。不让延期支付可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他们是私企,钱比面子重要,和国企不一样。” “大华的消息多吗?” “挺不少的。也有些谈三角债不说大华实业的,呶,《法制日报》就不谈企业光谈政策。《参考消息》谈政策就更多了。咱们的金部长都有说话,你看……” 金副部长接受采访,说明“三角债”确实升温了。这让苏刑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语道:“这么说,三角债的事。比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还要热了?” “那当然,三角债是中央关心的事,各大报纸都要着重报道的,同一家公司的事,一家报纸总不能发两篇文章吧。大华的发布会,最多就放在二版,好多报纸可是把三角债放在头版的。我看这些报纸的意思,中央说不定真的要动手清理三角债。”老王说着笑了一下,道:“不过。要是没有三角债,大华实业也蹭不上这么多的报纸,像是《法制日报》这种中央大报,平时哪会理他,你说对不对。哦,晚上好像还有电视台说这个,电视报呢……” “中央台吗?” “那倒不是。” “这是为了什么?” 老王看苏刑问的认真。于是笑着回答说:“也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明天了,估计大家只会谈三角债,不会谈大华实业了。” 苏刑心想:这样最好。 他稍微轻松了一些,又看报纸上的评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阅览室的门被猛的推开。 “有没有人见到苏刑?”说话的人声音挺大,房梁都在嗡嗡作响。 推门的是许秘书。左手夹着公文包。大背头梳的油亮,露出好大一截额头出来。 “我在呢,什么事?”苏刑整了一下衣服,他每天都穿的很严肃,以掩饰自己的年龄。相比其他人,他的着装也是最正式最花钱的,其他同事,如果没有家里的帮衬或者其他资金来源,根本做不到四五套西装混着穿。 见苏刑还在慢条斯理的整衣服,许秘书急的跳脚道:“苏书记等你,快走吧。” “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 “电话也找不到你啊,唉,快走吧。”许秘书也是大秘一只,他亲自过来,自然代表了苏东元的态度。 苏刑最怕的就是老爹,不禁疑惧再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唉,昨天的事。”许秘书看了眼老王,口中道:“我们去车上,边赶路边谈。” 苏刑一凛,快步跟上。留下老王若有所思。 同一时间。 祁蒙和丁志鹏联袂来到济*南动力机厂。经过2年左右的建设,济南动力机厂的厂区又有了极大的不同,亭台水榭且不说,在80年代并不稀罕。 但是,徘徊于厂区的人流量之巨大,却让两个人吃了一惊。三分钟一趟的班车和10分钟一趟的公交车络绎不绝,数以百计的人空手进入厂区大门,或者提着满满的塑料袋离开厂区。 “这是做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