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本王就是偏袒自家小舅子 (第1/3页)
红楼:莽夫正文卷第345章本王就是偏袒自家小舅子行啊小舅子。 吴发很是惊讶,是非常的惊讶。 这首诗初读没有什么感觉,也不感觉惊艳。 但是细细品读之下,才发现这首诗平庸之中带着绝妙。 在吴发前世九年义务教育,学会的诗词鉴赏的强大能力之下,吴发还是可以品读这一首诗的,而且还能分析出一些门道来。 几许光阴逝如春,征伐几度未归门。这一句就是说吴发自从开始征伐这几年,在战场上的时间,都要比在家里的时间长。 几年征伐,都顾不得回门。 这说明了一个将军舍小家,而为了大晋这个大家。这是一個忠臣悍将的真实写照。 功勋盖世谁人懂,倚着栏杆相思人。 这句诗就很了不起了。 盖世功勋谁人懂,说明北平郡王征伐数年,光阴逝去,家门未曾回,立下赫赫战功,获封王爵,谁又知道北平郡王的心酸,对家人的牵挂,对国家的忠诚? 没有人能懂得北平郡王的无奈与忠心,但是却都妒忌北平郡王如今的地位。 北平郡王有委屈,有无奈,有忠心没有人懂,但是更是没有人能够懂得,北平郡王出征在外,北平郡王妃担忧丈夫征战沙场,有朝一日马革裹尸。 北平郡王妃每日忧心不已,也只能倚着栏杆思念自己出征在外的丈夫...都看到北平郡王妃获得的恩荣,谁有知道北平郡王妃夜不能寐,对丈夫的担忧还有思念? “嘶!” 四周的文臣武将,监生士子,无不是惊讶的看着秦钟。 秦钟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手法,写出来忠臣良将的无奈,忠心还有委屈。同样写出了,北平郡王为了大晋而舍弃小家,北平郡王妃的心酸无奈还有担忧。 关键是,人家今年才九岁?十岁? “好!” 就算是庆元帝,仔细品读一番,也是叫了一声好。 秦钟年仅九岁,但是文采已经如此斐然。 这是十分难得的。 太后心里发酸,更是心疼自己的孙女儿。 是啊,北平郡王出征在外,人们只看到了北平郡王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所获得的恩荣,谁知道他们一家子的无奈与心酸了? 孙女儿,真不容易啊。 有一个将军丈夫,可不就是担忧丈夫有朝一日,马革裹尸还? 到时候... 岂不是伤心欲绝? 秦可卿抿了抿嘴,她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会有如此出彩的一天。心里很是欣喜,大过了这首诗带来的心酸共鸣。 “好!” 吴发也是大叫了一声:“鲸卿,你这首诗绝对第一!” 嘶... 要是皇帝如此评价,他们兴许会跟着叫一声好。 但是... 你这个莽夫! cao嫩酿哇...后面还有十几首诗呢,前面还有陛下选中的四首诗呢。 狗曰的北平郡王,你特酿的,这是给自己的小舅子开后门,还这么光明正大的? 你这趟偏袒你小舅子好吗? “举贤不避亲。” 吴发咧了咧嘴,知道这个时候不知多少人心里骂他。 但是老吴根本不屑,理都不理:“陛下只为选才,不论出身,不论过往,不论年龄,只看才华,陛下,臣这个内弟的诗,臣认为第一,其他人的诗,谁得第一臣都不承认。” 举贤不避亲? 你的话谁信? 反正我们不信! 狗曰的北平郡王,你每一句话都不能信。 你还能在光明正大一些的去偏袒吗? 无耻! 不少监生士子眼睛都绿了。 一些文臣武将,也都看不下去了。 “陛下,举贤不避亲,但是这首诗未必就是最好的,北平郡王的偏袒实在是太明显了。” “臣附议...” 后面一大票的文臣武将附议,就算是一些监生,也都纷纷附和:“如此,我等心中不服。” 秦可卿脸色一变,夫君如此做,实在是太明显了。 就不能委婉一些? 不要第一,只要入围,不就是可以获得封赏了? 为何偏偏就要一个第一? 但是... 秦可卿知晓自己丈夫的性格,要是不这么做,那就不是北平郡王了。 太后有些哭笑不得,堂堂的北平郡王,有些无赖一样,有时王爵风度啊...但是转念一想,太后又是苦笑连连。 北平郡王就是神京城中的莽夫,神经病,不要脸的典范。 他,要什么风度? 皇帝也是眼神有些幽怨,你将朕整的不会了啊。 这个莽夫! 你插什么嘴? 最后评判,就在朕这里...你着急什么? 似乎感受到了四周异样的目光,吴发满脸不屑,挥斥方遒一般,萝卜粗细的手指,指着四周一圈:“你们不服?” 不服! 谁服气谁就是特酿的傻子! 你特酿的都玩黑幕了,光明正大偏袒自己的小舅子了,还如此嚣张的质问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