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再议北征 (第1/3页)
“噼里啪啦……” 夜幕下,熊熊大火燃烧着着大半个木骨都束,呼啸的风将大火吹得飘忽不定。 火光映照的地上,无数伤兵被火焰缠身,一点点变为一具焦炭。 城池内外,几乎隐藏在黑夜中的妇孺们痛哭失声,看到家园被烧毁,无助地向着天空哭喊,却不想这场战争是谁先挑起的。 兴许他们应该庆幸,海军作为改制最彻底的军队,他们的纪律放在这个时代简直算作标杆,不然今夜的木骨都束将不会有一个活人。 “从今日开始,你便是木骨都束的国王了!” 火光下,站在宫殿内的郑和将一个黄金制作的王冠戴在了一個瘫软在地,裤裆湿润一片的年轻男人身上。 那年轻男人感受着戴在自己的头上,顿时便镇定了下来。 他的目光越过了郑和,看到了那个死在王位上的前任国王,而这时明军的向导也将刚才郑和的话翻译给了他。 闻言,这年轻男人立马变从先前的狼狈变成了一副献媚的表情:“是…是…是……” 郑和没有理这个男人,而是走出了那不过百来平的石制宫殿,站在了宫殿门口。 在他面前是正在搬运东西的明军兵卒,以及正在清点物资的海军吏员们。 “如何?” 郑和将手中的腰刀归鞘,负责清点的吏员闻言连忙展露笑容:“正使,这木骨都束的百姓虽然穷,但他们的贵族还真是富有。” “整个王宫的府库中,清点出了五万多石小麦,还有二十多箱金银铜钱,其中居然有开元、贞观、庆元和我朝的洪武通宝。” 吏员倍觉惊讶,不过郑和有向导的提醒在前,发现这些钱币倒也没觉得奇怪。 “折色大概多少?”郑和只关心价值。 “大概九万贯左右。”吏员的回答让郑和满意点头,光是这一笔就足以弥补今日作战的支出,并且还能有所获。 “留下五万贯上交给朝廷,剩下的均分参与此战将士。” “是!”听到郑和这么说,吏员们纷纷激动回礼。 他们也属于舰队的将士,按照这一笔的缴获,即便将领们拿大头,他们也能到手一贯。 要知道这一战明军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硬仗,不过两个时辰就彻底拿下了木骨都束。 两个时辰赚一贯,这钱也来得太快了。 想到这里,吏员们都不由得希望接下来的幔巴萨、麻林地等国都能像木骨都束这样骄狂自大了。 “万春!” “末将在!” 当郑和对四周叫嚷,很快一名千户官便从角落小跑而来。 他年纪二十五六,生得浓眉大眼,看上去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瞧着他,郑和吩咐道:“即日起,你便是木骨都束官场的千户官,带着你的弟兄在木骨都束留守一年,一年后会有人来换值。” “末将领命!”万春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一年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长,毕竟这次下西洋都快三年了,而且留守这里也就不用往南边去了。 算起来,顶多比主力舰队多停留几个月罢了。 “派出一艘三千料的福船和两艘马船,让他们从这里顺季风前往锡兰,如果能够抵达,就让他们一路前往大古剌,让大古剌走陆路送信给京城,请殿下为海军新增诸卫赐名,并派海军诸卫换值小西洋诸卫。” 郑和对身旁的吏员吩咐,吏员也将他的话尽数记下。 见状,郑和走出了王宫范围,扫视了一眼火光下燃烧的木骨都束。 那些尸体正在被明军搬运焚毁,避免此地爆发瘟疫。 “这地方干旱少雨还缺水,你确定要在这里设置官场?” 陈瑄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显然他刚刚才得知郑和对吏员的交代。 郑和闻言也颔首道:“就在这里吧,反正这里距离幔巴萨和麻林地不远,而且等到东洋航线开辟后,这个官场也就可以裁撤了,算算时间也就五六年罢了。” “相较于这里,我更在意昆仑角。”郑和提起了昆仑角,而陈瑄也摸了摸自己的短须: “那地方如果没有河流,耕种不了蔬菜,那我们想要去东洲就有些困难了。” “先遣队还能小规模的获取水果与蔬菜前往东洲,可舰队这数万人下西洋,想要补给前往东洲的蔬菜可不容易。” “虽然殿下说过昆仑角可以种菜,但我还是心里犯嘀咕。” 陈瑄的话,也道出了郑和的想法,不过郑和很快按下了这种忐忑,眼中只剩下了木骨都束的火光:“走一步看一步吧……” “怎么感觉耳根子有点烫。” 几乎是在郑和与陈瑄忐忑的同时,距离他们数万里外的南京城内,朱高煦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耳垂。 坐在春和殿内,经过近两个月的休整,朱高煦算是整理好了自己。 相较于他,朱棣自从徐皇后去世后便长守几筵殿,容不得任何人去劝他。 好在朝政还有朱高煦,因此也不至于乱做一团糟。 摸着发烫的耳垂,正当朱高煦想着谁在想自己的时候,一道身影走入了春和殿内。 “奴婢参见殿下……” 王彦的声音突然响起,而他的出现也让朱高煦愣了愣,随后才诧异起身:“我父亲……” “陛下请您与汉王、赵王前往西角门议事。” 王彦先一步回答了朱高煦,朱高煦闻言也从位置上走出来:“我现在就去。” 在西角门议政,这是朱棣在徐皇后离世后诏书中所做出的承诺,不过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朱棣几乎都在几筵殿和徐皇后的梓宫作伴,朝廷的政务依旧在春和殿这边进行处理。 现在他似乎精神了,那自己手头的工作量也就可以减轻许多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松了一口气,同时加快了脚步。 一刻钟后,他来到了西华门的不远处,并登上了宫城的马道,走入了西角门楼内。 在这里已经站立着夏原吉、郭资、黄福等六部尚书,以及解缙、杨士奇等七位殿阁大学士。 瞧到朱高煦到来,众人纷纷行礼,而朱棣的身影却没有出现。 朱高煦作揖回礼,而后走入楼内安静等待朱棣的出现。 过了两刻钟,朱高炽与朱高燧才急匆匆的赶来,其中朱高炽更是因为小跑而累得汗如雨下,气喘吁吁。 尽管朱棣严格要求朱高炽吃素,可架不住朱高炽把斋菜吃出来花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