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祖传画饼 (第1/3页)
“踏…踏…踏……” 地下走廊里,火把提供着昏暗的光线,不足以照亮,也不至于看不清。 脚步声响起,一名武官在两名武官的带路下,一步步的来到了走廊尽头。 这里虽然阴暗,却并不潮湿,并且地上和墙上的砖石都崭新干燥。 来到尽头,出现在三人面前的,是一名被关押在铁栅栏后的四旬儒生。 他并未遭受拷打,可眼下却散乱头发,精神恍惚。 他所处的牢房,高不过五尺,左右长宽不过六尺,唯一的光源除了监牢之中的火光,便只有他身后那处拳头大小的通风口。 唯有天气晴朗时,那里才能透出光线,其他时候只有呼呼的风声。 两名武官端来椅子,为首的武官则是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轻嗤:“解缙,还不招吗?” 被呼唤的解缙顿时疯狂,他抓住铁栅栏,散乱的头发下是狰狞的面孔。 “纪纲狗贼,等我有朝一日出去,一定与你不死不休!” 解缙被折磨的不轻,以他五尺六寸的身高,在这牢房之中根本就站不直脊背,就连睡觉也都不舒服。 牢房带来的压抑,加上此地常日吹灭火把,使得他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环境,顿时让他精神开始恍惚起来。 现在他的十分癫狂,可纪纲见状脸上笑意更浓。 “这些手段,都是我和西厂学的,现在看来果然好用,至少比严刑拷打要好用多了。” “我就喜欢看你这种模样,你不是连中三元的大学士吗,怎么跟条狗一样,被关在这狗笼子里?” 纪纲一边说,一边惋惜道:“只可惜北方干燥,不然按理来说这种地方应该会长出青苔,生出跳蚤和老鼠才对。” “纪纲,汝母婢!” 解缙疯狂叫骂纪纲,纪纲却十分享受:“我知道,你想骂我来发泄,没事,你慢慢骂,我不走,你骂的越厉害,我就越高兴,哈哈哈哈……” 纪纲笑着调侃解缙,解缙也不顾自己江左才高的体面,疯狂骂着纪纲。 两旁武官看不下去,躬身道:“指挥使,要不要掌嘴?” “不用,怎么能对江左才高用刑呢?”纪纲似乎一片好心,但他下一句话就让解缙癫狂了起来。 “找人把那通风口给堵上,另外这几日把火把熄灭,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能来这里。” “对了,江左才高也是人,得喝水吃饭才行。” “那个通风口,每日让人倒些稀粥下来,可不能饿到我大明朝的大学士。” 纪纲的话让两名武官面面相觑,满脸愕然。 往通风口倒米粥,那比喂牲口都羞辱人,因为几乎没有延伸进入牢房的凸出物,因此米粥会顺着墙壁流下来。 这么做,着实有些…… “纪狗!我截你娘的头!” “走吧,按我说的做就行。” 看着解缙陷入暴怒,纪纲起身便走,只留下不断污言秽语的解缙。 火把被吹灭,通道内黑乎乎一片,偏偏解缙十分清醒,这样的环境,对他本人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折磨。 “纪纲!!!” 他声嘶力竭的叫嚷着,可纪纲已经走远,漆黑的环境再无除了他呼吸以外的任何声音。 他陷入了绝望中,任他怎么想都想不到,几个月前自己还在南方游山玩水,结果几个月后自己居然会成为阶下之囚。 他清楚纪纲要什么,无非就是让自己说出一些江左官员的名字。 这名字好说,可日后他解缙的名声就毁了,而他的亲眷也将会遭受牵连。 想到这里,解缙气得晕了过去,栽倒在牢房之中…… “如何?” 走出地牢,纪纲就见到了与他一同押送解缙北上的左都御史陈瑛。 陈瑛没有走入地牢,所以对于里面情况只能询问纪纲。 这里是北京北镇抚司的诏狱,只有纪纲能随意出入。 “太干净了,不然给他吃的苦头还有很多。” 纪纲还没玩够,陈瑛却皱眉道:“还是别做的太过分,惹恼了江左,也不好对付。” “不好对付?”纪纲不屑道:“等解缙招供,那时我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做不好对付。” 纪纲从没有怀疑过皇帝会放弃自己,毕竟自己的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由陛下授意,放弃自己容易,再培养一个就困难了。 不是谁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江南文坛的。 纪纲如此想着,末了也带着陈瑛离开了诏狱,往紫禁城寻朱棣而去。 见了面后,朱棣宽慰了几句,便让他好好在北京当差,准备好迁都后锦衣卫的各类事情。 得到了朱棣的宽慰,纪纲也愈加不把江南文坛放在眼中。 他虽然人在北京,可党羽却大部分在南方,因此只要有谁弹劾他,用不了几日,那人就会被抖出许多黑料,最后被陈瑛麾下的御史们弹劾入狱。 更重要的是,纪纲不仅弹劾江南官员,就连新政派的一些官员,只要被纪纲抓到把柄,也会被他与陈瑛攻劾。 一时间,整个庙堂气氛十分不对,许多人都觉得纪纲是得到了朱棣的授意,才敢主动针对新政派。 同时,他们都希望朱高煦站出来整顿这股风气,打杀一下纪纲的势头。 “过去不到两个月,正五品以上便已经有十二人入狱,正五品及以下更是多达七百多人,另外吏员被京察数量也不少于五千……” 春和殿内,朱高煦站在自己的桌案背后,手中拿着一支毛笔,正在一边听孙铖汇报,一边临摹字帖。 孙铖见朱高煦站着,自己也不敢坐下,老老实实的汇报自己所掌握的消息。 朱高煦听完没有开口,而是等字帖写完才放下毛笔,擦了擦手道: “这些人,是本身有问题,还是被诬陷的?” “这……”孙铖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这么问,他犹豫过后才开口道:“有一部分是被诬陷的。” “既然是诬陷,那走京察会审和三司会审的流程就行,无须汇报。” 朱高煦并不在意这些官员,可孙铖毕竟与他们朝夕相处,不免作揖道: “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