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北上之旅 (第3/4页)
些难受。 对于没有子嗣的一些乡村耆老,村中的里长与粮长都会劝阻,让他们从养济院接孩子来养,而不是去买旁人的小孩。 以为他睡着了,可他睡眼朦胧时依旧可以杀人。 朱高煦如果没有记错,北京地区的风沙在元代以前还不算明显,虽然刮沙尘暴,但并不频繁。 安排妃嫔子嗣们叩拜作揖后,朱高煦便让他们都走了出去。 马匹被牵来,朱高煦见到了自己的老伙计赤驩。 绘画是其中一种,接下来还有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等…… 官员是有定额的,在迁都北京后,南京虽然依旧保留六部编制,但却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当然,我不能用我来强行让你对标,毕竟我是生活所逼,而你的生活环境也是我被逼之后创造出来的。” “在军校好好锻炼,若是马术精湛,说不定熬到寒暑假的时候,你还能策马北上去北京玩耍几日。” 朱高煦见朱瞻壑那表情,立马便笑着放下朱笔,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上。 朱瞻壑好奇询问,朱高煦闻言本想说不是自己写的,可转念一想,自己改变了人世间那么多东西,诸如杨慎、唐寅、纳兰性德等明清及近代、后世诗人恐怕不会出现了。 “爷爷,永乐只是开始,大明朝正值青年,如日方升,待我坐上那大位置,大明朝会更为昌隆,日月所照,皆为汉家臣妾……” “爷爷,孙儿干的不比你那皇长孙差吧?” 瞧着手中素描,朱高煦颇为自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些年,随着兵马司的设立,以及采生折割的罪刑加重,买卖同罪、乡镇流吏等等政策下发,拐卖现象越来越少。 作为村吏的各村里长、粮长早就知道朱高煦要经过运河,因此得知有大队人马到来,他们便连忙走出村吏所,与朱高煦他们嘘寒问暖起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半个月的夜生活也宣告了结束。 “不过我说这些,主要是想让你知道,天家不比寻常家,况且寻常家在你这个年纪也快分家了。” “趁着这个机会,你陪我去淮西看看,瞧瞧那里百姓生活如何。” 在他们印象里,自家父亲可没有展现过这种诗词天赋啊。 路过一些村镇,朱高煦都会下马走入其中打量。 朱高煦骑马远离运河,往乡野走去。 缓缓起身,朱高煦走出了明楼,明楼内画像也被风吹动摇晃,好似回应。 若是马和钱被偷走,他还能用身上的钱回家。 “好……” 想到这里,朱高煦缓缓起身,点燃三炷香插在了香炉上,诚心跪拜的同时心中默想。 收起素描画像,朱高煦遣散了亦失哈,自己盘腿坐在蒲团上,看着老朱的画像,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高兴在于,他已经快十七年没走出应天府范围了,这对于曾经北上捉虎,南下擒龙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牢笼。 除此之外,还有近五十万匹乘马,百余万匹挽马。 朱瞻壑与朱瞻圻异口同声的策马跟上,亦失哈、李失和李察也连忙抖动马缰,率领百余名骑兵跟上朱高煦。
“我只是唏嘘你要回家科举了,而我还得继续读五年军校,最后一年还得上战场。” “爹,你们什么时候走?” 两京距离一千七百里,正常人骑马,每日也不过七八十里就休息了。 他端了把椅子坐在朱高煦身旁,看着他处理奏疏。 望着远去的南京城,朱高煦不知不觉念出了杨慎的这首词。 江南没有树林没有什么,可北方如果没有树林,那风沙就会不断向南推进,而草方格对于大明朝的许多百姓来说,那也是燃料,也是可以喂食牲畜的草料。 由于朝廷即将彻底迁都北京,因此届时他需要从昆明府走陆路前往叙州,而后乘船到南京,走运河北上,赶在二月前抵达北京。 在拿下南京后不久,朱高煦便让宫廷画师前往医院学习解剖,了解了光影和人体后,又将太学研制出的铅笔下发给他们,最终绘出了这幅有朱元璋八成相貌和气质的素描画像。 “我知道,到时候我会来南京看你的。” 他话音落下,却没有执拗要骑赤驩,而是换了一匹帖木儿国送来的白银色汗血马。 明代的二百七十六年时间里,除了前七十一年因为朱元璋、朱棣的一些植树工程让北平鲜少被沙尘暴入侵外,其余二百零五年时间里,北京遭受沙尘暴的频率不可谓不高。 走下紫金山,朱高煦他们没有过多停留的时间,而是乘坐金辂直接前往了江东门。 马的寿命在三十年左右,偶尔也有的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