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2章 丁酉新政 (第1/3页)
“铛铛铛铛……” “出来了出来了!” 三月初三,随着一阵喧嚣声,等待殿试成绩三日的诸多学子们终于看到了皇榜张贴的过程。 随着“永乐十七年丁酉科殿试金榜”这一行字出现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安静向下看去…… 【吕宋金山、陆愈,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福建长乐、李马,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 【云南陇川、江淮,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相比较他,自幼在养济院长大的陆愈就差了些,身材堪堪五尺五。 “王骥见状,率十余名护卫追击,使用马枪击中黎利。”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觉得有些头疼,兴许就连王瑄都不曾想到,江淮居然能夺得探花。 “按照西厂的消息来看,黎利伤重退回长山,虽然最后没死,但也落下了病根,需要休养数年才行。” 他们各自返回驿馆,随后便被衙门锣鼓笙箫的给叫出,官员们与他们交代了几日后入宫的事宜,讨了个彩头后便纷纷离去。 “去吧去吧。”朱棣摆摆手,朱高煦见状也退了下去。 但具体的,还是得看他们能在云南干出什么样的政绩才能做出决定。 由于年末他便要即位,因此朱高炽和朱高燧便没有返回封地,而是在北京休息,等待自己即位后再返回封地。 民生如何推动,百姓日子如何变好,陆愈则是以修建道路、堤坝等各类惠民措施,以及因地制宜的对各州府县制定不同的经济种植来提升百姓收入,制定工人的保障政策和律法等等…… 这份身材放在百姓之中自然高挑,但放在注重外表的官员中,就显得有些平凡了。 例如云南虽然蛮荒之地,但滇西陇川一带却有许许多多被流放过去的江南文人,能拿到手也不奇怪。 “您可别浪费苗子,我觉得这几个苗子都不错,要是被选成驸马,人家可不一定高兴。” 朱高煦也没能想到江淮能进入前三,要知道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进翰林的存在,将其中一人下放,不免会让人觉得皇帝不喜这人。 “对了,云南左右布政使有人毛遂自荐吗?” 【渤海安东、张渤海,第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 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杨士奇足足活了八十岁,而如今他不过五十一。 江淮还好,虽然是农奴之子,但父母被解放的比较早,从小也算不上缺乏营养,因此身材也能达到五尺六。 “不过在此之前,你们还是暂时返回驿馆好好休息,等待四月初的朝廷任命吧。” 清化一战,王骥比起其它文臣多出了军功,虽然还不足以封爵,但朱高煦总能想到办法让他封爵。 不过不管俩人如何,相较于朱高煦,他们都显得“渺小”。 朱高煦毫不吝啬的给出赏赐,亦失哈闻言也连忙作揖应下。 “不会吧!” 这其中,不少人还在努力说服自己,例如福建虽然经过几次迁徙而人口稀少,但毕竟出过好几年的前三,今年能出现也不例外。 “奴婢领命……”王彦果断应下,与此同时的殿外也有班值太监前来传信。 不过到了清代,随着玉米、土豆等作物出现,汉人对这一地方的开发就开始重新步入正轨了。 “你们的提议各有道理,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哈密的煤矿寻到了吗?” 洋洋洒洒二千三百四十六字的答卷,字体为小楷且工整,通篇没有一个多余的墨点,令人看上去只觉赏心悦目,没有任何不舒服。 陆愈是抓住了这些重点,才敢选择前往车里任职。 “爹!”见朱棣对自己爱答不理,朱高煦劝导道: “另外空下来的四川右布政使,调派杨士奇前往担任。” 为此,他特意召见了陆愈、江淮,而李骐由于选择福建为官,故此朱高煦没有召见他。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朱高煦的老爹朱棣…… 说到底,车里对于大明朝控制八百大甸和老挝宣慰司都十分重要,因此朝廷肯定会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当地。 “伱现在前往云南,恐怕还需要在昆明或临安府待上一年半载,才能前往车里任职。” 大明朝还从未出现过类似王骥这般勇猛的文臣,对此朱高煦也十分高兴,但同时他也对王骥的做法很满意。 “是不是弄错了?” “这个月和下个月的抽水机率先发给林粟,但事先和他说好,我要看到河套的耕地得到提升,不然明年的抽水机他就别想要了。” “滇西有陇川伯,故此臣才想前往车里。” 陆愈身为状元,自然第一个作揖发言。 站在他面前,饶是当下大明朝最骁勇的平安、瞿能等人,都不免显得有几分势弱,更别提江淮和陆愈这样的文人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朱高煦短暂的思考后也决定要对河套地区给予支持。 在朱高煦的打算里,四十岁的孙铖是一个,三十九岁的王骥是一个,而现在…… 虽说朝廷已经有了“抗疟粉”,但一个缺乏汉人的地方,注定难以发展,更别提这个时代的车里傣族并不好相与,时常有战乱发生。 河套在这一时期还是以荒漠戈壁植被稀少的草原为主,少数可耕种的地区及其依靠水利设施,更多地方靠机井打地下水,而且可耕地的盐碱度极高,土地十分贫瘠。 朱高煦话音落下,当即便端起了茶杯,二人见状也知道这是逐客,于是纷纷起身作揖:“臣告退……” 车里的铁矿储量很高,不管是出口给老挝还是暹罗、甘孛智等国,亦或者是用作云南的铁路建设,都能变相带动车里的经济。 “这倒是……”朱棣突然被唤醒,这才想起了自己已经没有空闲的meimei和女儿了。 “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办,我还是觉得应该先让他进入翰林,然后再下放。” 因此能够对付杨士奇的人,自然要比他活得长,这样才能保证江西不会再次抬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