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6章 漠北事变 (第1/3页)
“哔哔哔——” 寒冬时节,随着刺耳的哨声不断响起,与南边所预想的太平不同,大明的北方也遭遇了不曾设想的战火。 “快进城!!” 土道上奔驰着塘骑,他们不断呼唤着在田间来回走动,视察自家田地的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们闻言,也纷纷快跑到土道上,骑上自己的挽马,撒丫子的往城内跑去。 只是两刻钟时间,城池四周的百姓便纷纷跑入了海喇儿城中。 过了许久,西边的天际边出现了大队骑兵奔走的场景。 “臣来请问殿下,这些人应该如何处置?” 安排阿力台休整,王戎这才将消息传往了京城,同时等待着马哈木的到来。 “先把继位的事情弄好,如果阿力台着实不敌,那我老头子也要北上收拾马哈木这条老狗了。” 稍微整理了一下心情,陆愈便继续观察起了出入建水城的明军将士。 “关外民夫价格是每日四十文,朝廷只算往而不算归,故此二十万民夫约四十八万贯。” 大约两刻钟,朱高煦便抵达了春和殿,并且见到了早早在里面等待的郭资。 “宣!”朱高煦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事情有些多。 “平身!”朱高煦应了一声,随后走回位置上坐下: “说说大宁、渤海、辽东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调集足够的粮食前往海喇儿。” 朱高煦闻言颔首,却又带着几分无奈:“总归要学习的,况且这次单独对付马哈木,以太平和把秃孛罗的性格来说,他们不太可能去帮马哈木,他们上次已经被打怕了。” “殿下还有两日就要即位了,我们抓紧时间,能多剿灭几处土司就多剿灭几处,算是给殿下送礼了。” 陆愈露出疑惑的神情,心里不免为自己前往车里任职的事情担心起来。 朱高煦说着,亦失哈也赶紧让人加快脚步送他回春和殿,同时派人前去召见户部尚书郭资。 王戎只能让阿力台迁徙过来,以此庇护他们不被吞并。 这样酷热的天气让从交趾赶来的兵马都叫苦不迭,更别提其它地方的兵马了。 不多时,宋礼与夏原吉走入殿内,一如既往的作揖行礼,而后宋礼率先开口道: 他早早做好了建水会比吕宋还要热的准备,结果来到这里后却发现即便是冬季,这里的气温也比夏季的南京、北京还要凉爽,并不闷热。 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朱高煦便遣退了郭资,郭资闻言也没敢多待,起身作揖便离开了殿内。 “殿下千岁……” “礼部和吏部选出了四个年号,分别是乾圣、泰兴、咸嘉、洪熙。” 想到这里,朱棣不免有些高兴,而朱高煦也看出了老头子的高兴,不免道: “殿下,即位日不过两天,由于年号颁布,故此臣前来请教殿下对年号意见。” “此外,西北的铁路勘察已经基本敲定从北京东到凤翔的路线,但接下来是难度比较大的陇山段及陇右段,速度可能会慢些。” “我已经通知了,你放心。”张纯回应一句,同时坐下压低声音道: “你说陛下能这么甘心退位吗?” “渤海都司那边,如今也有十八万六千余户,八十八万余口。” “豆料、粮食的价格是九十六万四千余贯,合计一百四十四万四千余贯。” 郭资江这笔账算出来了,同时补充道:“这没有算上军饷和赏银……” “军饷和赏银不用算。”朱高煦打断道:“军饷反正驻扎也得发,赏银得杀到敌人才行。” 况且现在别说对抗,就连自保都成问题。 “算了,这些事情与我们无关,记住我教你的,不购置田亩,不与百姓争地,努力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与其它武将结亲……” “我估计是流放。” 夏原吉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目光看向他,似乎在询问还有什么事。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时间里,这里一直都不怎么太平。 在他走后,朱高煦这才稍微放松了些,差亦失哈给他们准备了午饭。 张纯嚷嚷着,同时对门口的兵卒道:“看看有没有水井,我就不信水井的水还那么热。” 站在殿内,朱高煦也有些不太舒服。 西番之地尚有四十余万人,这次涉事官员富户上千人,能牵扯出起码两三万人。 郭资将自己知道的都交代了一遍,朱高煦也颔首道: “今年的岁入,较之去年可有提高?” “太热了,许多弟兄都受不了,不是中暑就是染上了疟疾。” “另外,朝廷的铁路修建如何,伱可曾询问过黄福。” “话虽如此,但具体也得看马哈木对朝廷的态度。” 一队队兵马进城采买必要的物资,同时征募四周村镇的百姓为民夫,为军队运送补给。 郭资将后勤问题给交代了清楚,朱高煦听后也颔首道:“这些事情我已经想过了,你只需要告诉我,这百万豆料粮食起运,能运抵海喇儿的有多少?” “怎么了殿下?”亦失哈十分疑惑,朱高煦见状也将漠北的事情告诉了他。 它被四周的土司包围起来,时常以战争前沿地为军队输送民夫、物资,如今也不例外。 “那泰兴如何?”宋礼作揖道:“泰为平安、安宁,兴为昌盛,寓意太平昌盛。” 当地文风盛行,仅次于被朱高煦大批流放文人的陇川、永昌之地。 朱棣催促着朱高煦,生怕他反悔不同意。 傅让拿起水囊喝了一口,擦擦嘴后舒坦道: “打过这几个河谷,后面虽然还闷热,但却不会有这里那么令人恐怖了。” 从洪武二十年至今,江南迁徙而来的人口已经在此地生活了三十余年。 见状,朱高煦也只能无奈的走出武英殿,同时对殿外等候的亦失哈开口道: 看出朱高煦的询问,夏原吉果断选择离开。 作为气候极端的河谷地区,哪怕在历史低温期的明初冬季,这些长数百里的河谷也能保持着三十五六度的高温。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