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孔乙己(1万3,本章免费) (第5/7页)
样一来,虽然资金流动变慢了,但却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储户的钱不至于在股灾时血本无归,极大的保证了社会面的稳定。 可如此保守严苛的监管政策,来钱实在太慢。 华尔街的大鳄们,做梦都想回到疯狂数钱的日子。 于是在韭菜们休养生息有些年头后,华尔街财团又开始琢磨着考验干部了。 实际上财团们自己也是干部,因为村长的中央银行是捡贝壳的组织。 这个组织背后的实控股东就是华尔街的五大银行。 要维持村长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缺了华尔街还真不行。 所以华尔街大鳄一直在参与村长家经济的调控 连当家人每次换届也得仰仗那条街上的大佬筹措资金,就这关系没过多少年监管便越来越松。 到了80年代,里根村长时,任命了美林银行CEO唐纳德为第66届村会计。 自此,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金融宽松政策。 村长放宽了对储贷公司的限制,允许他们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 结果,运气不好,没折腾几年就踩了大坑,上百家储贷公司轰然倒闭。 无数普通储户损失了一生的积蓄。 不少储贷公司的管理人员因此狼狈入狱。 但这次问题并没有使金融监管当局收紧政策,华尔街大佬接着奏乐接着舞。 1995年,投行之王高盛集团前CEO罗伯特鲁宾被克林炖村长任命为了第70届村会计。 这下村长家整个的经济控制权就完全掌握在了华尔街的手里。 到了90年代后期,已经形成了几大寡头集团垄断的格局。 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了花旗集团,以实现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张。 可这种合并公然打破了储蓄存款禁止用于风险投资的规定。 但在华尔街代理人罗伯特鲁宾的游说下,村长家的内部阁老们竟然神奇的通过了解救花旗方案。 这就等于彻底推翻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相当于是华尔街拿花旗集团的合并打头阵。 之后的华尔街巨头只需要有样学样,全部大娃似的巨大化。 紧接着,千禧年来了。 这一年,散户们最痛的记忆莫过于互联网泡沫,大量的普通投资者因为缺乏财商知识被华尔街之狼电销诈骗,购入了大量毫无价值的垃圾股。 最后,市值凭空蒸发5万亿贝壳。 虽然监管机构宣称秋后算账,但对于那些割韭菜的华尔街投行仅仅也只是罚款了事。 在互联网泡沫中,华尔街的金融家也觉得光靠卖股票,市场太容易泡沫。 于是就把聪明才智发挥到了创新上,创造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 和实体企业赚取商品利润不同,金融企业专注于贩卖概念。 什么都可以卖,只要是能变动的数字,猜油价涨跌、赌温度指数,甚至空气质量都可以下注。 这就叫金融衍生品! 金融企业疯狂开设新式赌场,推销民众进场成为赌徒。 这叫金融新市场! 由于缺乏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爆发增长。 整个国家的人啥都不生产,每天都在等油价涨跌,猜明天温度。 最终会发生什么事呢? 忧国忧民的人还是有的。 商品交易期货委员会主席郭恩女士就曾提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该加以约束,否则后患无穷灾难临头! 此话一出,波恩女士立马遭到了一众大佬的联名谴责。 其中就包括了时任村会计的劳伦斯萨姆斯英和捡贝壳的组织主席格林斯潘。 他们全都指责波恩女士危言耸听。 不久之后,村长家内部阁老们还专门为华尔街通过了一项使金融衍生品市场免于监管的法案: 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 说人话就是…谁监管华尔街谁就犯法! 这下就从法律层面消灭了所有反对的声音!
寡头集团开始疯狂做大做强,花式创新金融衍生品。 华尔街一步又一步的去监管化。 先前推翻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相当于打开了做大规模的天花板,而这次弄出这份让金融衍生品免于监管的法案,等于是单车变高铁。 从此业绩同比增长100%都属于保守发展! 2000年之后,村长家房市一路走牛,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自然要做大这盒蛋糕。 在这之前,银行贷款一般只会放贷给收入良好且稳定的人群,这叫优质贷款。 但这样的优质人群始终是有限的,穷人才是大多数。 华尔街想要多挣钱,就只能把手伸向穷人。 次级抵押贷款应运而生。 无论是底层黑叔叔还是墨西哥穷鬼,都申请到了自己贷款。 人手3套房打底,穷人们实现了富足的米国梦。 放贷公司也不怕穷人还不起,因为他们将风险转移给了投资银行。 这就得感谢华尔街有个叫路易斯的鬼才,他将房贷合同证券化,包装成了一款理财产品,也就是房贷债券。 投资银行从放贷机构那里收购房贷合同,转化成房贷债券,然后再拿到二级市场上卖给投资者。 这一番cao作下来,放贷机构的资金周转速度瞬间翻了n倍。 靠着这个牛掰的创新,所有人都挣到了钱,风险也还可控。 优质房贷债券非常好卖,投资者并不担心村长中产的还贷能力。 但次贷债券就没那么好卖了,投资者都知道黑叔叔们的收入不稳定,一言不合就躺平当老赖。 所以,如何把无人问津的大量次贷债券卖出去才是真正的难题。 但华尔街最不缺的就是天杀的鬼才,没过多久,就有人搞出了一款叫做CDO的混合债券。 通俗解释就是把少数优质债券和多数卖不出去的自己债券打包销售。 形象点说就是用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