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30.只有这两类企业有生存空间 (第2/2页)
再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海淀科技近日完成股权结构调整,海淀国投持有海淀科技的股权将增至49%。 海淀国资财大气粗,其他央企财更大气更粗,在股票市场上跑马圈地。 7月9日,《上海证券报》报道,2018年上半年,沪市发生并购重组397家次,交易金额合计3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1.1%。 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有62家公司启动重组,交易金额合计达20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48.8%。 央企债转股,中国铝业、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推出方案,央企负债率必然下降。 新经济发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实际上“借壳”SST前锋,完成上市。 一家企业只要能从外部得到源源不断的信用,还不出钱可以市场化债转股,可以成立不良资产公司接盘,企业相当于得到了永动机,当然会有“豪情万里如虎”的气概。 深交所也出现国企收购股权的倾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明显,连万科都找到了深圳地铁当靠山。 根据深交所的数据,截至6月30日,深市上市公司共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206家次,跟前两年比,公司家数明显减少,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合计82次,涉及交易金额248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单次交易金额约30亿元,同比上升22%。 上半年,深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22单,交易金额956亿元,占深市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的38%。与民营企业相比,数量少、金额大。 大国企、小平台类的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不断涌现,招商局集团将优质港口资产注入深赤湾,进行集团内部港口资产整合;中粮集团将燃料乙醇、淀粉、玉米深加工研发企业注入中粮生化,打造旗下唯一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玉米深加工公司。 除集团资产注入外,部分国企向民营主体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丰乐种业向34个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玉米种业公司股权。航天发展收购三家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技术服务提供商,加强信息安全板块布局。 并购、注入的理由各种各样,总而言之都对经济有利,其实无外乎一句话,在现在这个阶段,到底谁有资源,目前,资源到底在向哪个方向流动。 举个例子,证明国企的“软实力”。 今年6月,跟一家大银行的地方行老总聊天,她说,因为去杠杆风险层出不穷,他们银行主要贷款方向,还是大城市城投公司与大型国企,这是现阶段风险最低的做法。 从华帝到碧桂园,接连出事,经销商扛不住,开发商进一步压缩周期。连行业龙头都朝不保夕,其他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里崩溃 明眼人清楚,民企能够解决就业、加强市场竞争,只有极少数人疯狂到想彻底消灭民企。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是因为国内市场的信用体制决定了,每次收杠杆,打压的只可能是民企,他们风险最大。尤其是那些在扩张周期拿着钱激进投资、没有护城河支撑的民企。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根本上说,虽然经历四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目前的民企,仍不具备跟国企竞争的资格。 为什么外企可以跟国企竞争? 因为巨大的贸易压力,让开放成为主旋律。我们在金融、高新技术、高端服务等领域,必须逐步放开,而且已经做出了大规模开放的姿态。 7月12日,有外媒报道,宝马有计划将华晨宝马的股比提升到75%,虽然很快被辟谣,但空xue来风,其来有因。 新能源车企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基本落定,这是一种状态。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是否还有充足的资金建厂?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18年季报,期内公司净亏损7.85亿美元,同比扩大90%。特斯拉筹建新工厂的资金从何而来?华尔街的金融掮客一直在唱衰特斯拉,特斯拉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股市或者银行弄到几十亿美元的资金? 未来,将是外企与央企的竞争,并且是大资金、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表面上看,央企法人数量在减少。到今年6月底,央企累计减少法人单位11261户,减少比例达到21.58%。对这个数字别太当真,要知道,真正的掌控力在资源,而不是数量。 所有这一切,让人想到了一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