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97章 黄河 (第2/2页)
他也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用以表达更丰富更深刻的东西,把一支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放在钢琴上,难度再怎么大都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是一段钢琴的华彩,像是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 随后,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 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秦放歌是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而且把交响乐团的部分,融入到钢琴演奏中来,气势越发磅礴。只是对演奏家的要求,就只能用变态两个字来形容。光是技术上的难点就一大堆,八度大跳只是最基本cao作,多声部演奏让肖雨然这样的只想撞墙,更别说,还要有感情,有渲染力,更是难上加难。 秦放歌自己在演奏的时候,表情都轻松淡定不起来,但他也不是那种“表情包”式的类型,此刻的他,表情显得比较沉重,倒也让不少的女粉丝们揪心不已。 可随后的音乐,更让她们觉得心疼,秦放歌的表情就没展颜欢笑过,哪怕是他之前装逼式的微笑,感觉都比现在来得让人欢欣。 这其实是原本黄河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在黄河大合唱中,也是第二乐章来着。 不管观众作何感想,秦放歌自己是代入了原作中的情感,黄河颂是男声独唱,但前面有朗诵: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男声独唱部分的歌词是: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黄河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里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遭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大合唱这样的大型声乐作品,直接拿来肯定是不行的,前有殷承宗,孔祥东等很多音乐家进行改编,秦放歌也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改动。他现在站得高看得也更远,可以跳脱历史局限性。 秦放歌用钢琴的低声部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同时引出中声部的反复呈述,仿佛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他的改编下,即便是标题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普遍特点,也差不多做到跟其他音乐一样,有更多的东西,也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和内涵。 假如用比较官方的解说,这段音乐就是表现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而模拟铜管组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则是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时间有限,秦放歌也就先只拿出了这两个乐章来,时长约在十二分钟的样子,比黄河协奏曲这两个乐章增加了四五分钟。 后面的乐章,他心中虽然有了全部的改编,但没着急拿出来,也是打算等合适的时机再说。 乐曲结束,秦放歌自己站起身来跟四周的观众鞠躬,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但观众们都给予了他最热情和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对很多观众来说,只看他让人眼花缭乱的演奏就值回票价,懂音乐的,以及秦放歌的粉丝们,就想得更多。而国内来的观众更是如此,对于黄河这条中国的母亲河,大家的感触都是特别深刻的,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河流,怎么吹都不过分的。 很多观众都想起秦放歌那首,“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梢工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特别有感触。 在秦放歌惯例进行鞠躬退场的时候,吴亦芬路平以及黄雅维几个演播室的嘉宾主持人,也对次发表了各自的想法,无一例外的都是对秦放歌的赞叹和表扬,到底也是作曲系的教授见多识广,吴亦芬对秦放歌乐曲前半部分的动机把握就十分准确,“一下就让我联到黄河上的船夫,还有船夫们喊的号子,也不光是黄河,其他河流比如川江等地,也都有船夫号子,在跟狂风恶浪搏斗的时候,高亢而悠扬的船工号子,就是他们精神的法宝。秦放歌在这里,就用了船工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示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艰难险阻从不退缩妥协,积极乐观的大无畏精神。” 随后,路平教授也从其他方面论证,秦放歌的这首,的确当得起黄河的名字,他的才华和天赋已经不用多说,他还有热爱祖国的心,在异国他乡,相信他也在思念祖国,思念家乡,还有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