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旖旎一幕 (第2/2页)
快去唤太医,迟了要你脑袋!” 站在门口的小黄门一溜烟儿去了,徐文长徐大学士吹着胡子瞪着眼,半晌却只能摇头一叹。 昨儿授课,太子一课之间跑了五回茅厕,今儿早上跑了七趟厕所,下午又是脑子出问题了,这课是没法教了,但偏偏他眼前的人是太子,也不好发飙。 徐文长徐大学士十分郁闷地离开太zigong,与他擦肩而过的是三个提着袍裾,一溜儿小跑的太医,后边跟着一串背箱挎包的小药童,神色紧张。 顾平生瞪了瞪眼,原来这不喜欢上课的毛病,古今都有,唐启德被三位御医左瞧瞧右看看的端详了半天,三个人很慎重的商议了一番,之后小心翼翼的开了一个凝神清气的方子,嘱咐太子多注意休息,夏季要避暑。 送走了三个御医,唐启德高兴的上蹿下跳,“顾侍读,还是你有办法。” 顾平生也苦笑,脑子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就算是现在医学也都诊断不了,何况古代的御医,再加之面对的太子爷,稍有不慎那就是全家抄斩,他们自然有这个觉悟,只好说一些静养之类的话,开一些药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方子。 索性,太子只是没病装病。 ······ 高老庄,一身布衣、头发散乱,双眼无神、一匹瘦马,一人疾驰而来。 黄翌青一路打听,才找到了顾爵爷的府上。
他自被递解进长安关进刑部大牢,如今已经大半个月了,直至今日他才被开释出狱,贬官县臣,着即日赴岭南道僻远之地就任。 这半个多月,他总算尝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官场险恶,昔日一班袍泽故旧,也有些是在长安为官的,但是竟没有一个人敢出面替他说句公道话。 散尽家财,终究是大把银子落水,没有砸出一个响声儿。 偏偏这时又听说年近七旬的老母,一知道他获罪下了大牢,可能有性命之虞,急忧之下大病不起,如今病入膏肓,行将就木,黄翌青更是心中悲伤。 他原先以为顶多判他个畏首畏尾不敢战的过错,大不了削官降职便是,后来见原本对他还有些善意的大牢狱官越来越是冷淡。 到后来才知道,共济县这一场战役虽在怀化大将军的出兵之下守住了,但他前期的畏战举动被人告发,况且共济县一万多亩春田被耽搁,引得皇帝大怒。 黄翌青顿时心灰意冷,他在官场多年,如何不知道官场的规矩? 这件事既然闹得这么大,那基本上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几日黄翌青在忧思之下,原本就乌黑的头都变得花白了,今日有小太监带着皇帝的口谕到了监狱,黄翌青还道死期已至,不料听来的却是释他出狱的消息。 黄翌青又惊又喜,向小太监打听,这才知道顾平生进长安做了太子侍读,而且授了爵爷,那个当初根本不曾被他放在眼里的小小书生,因为自己的一个善意之举,换来了顾平生在皇帝面前仗义直言冒死进谏,陛下最后才松口,他这才得出生天。 虽说由县令降职为县臣,贬至岭南偏远之地,但相对原以为必死的心理预期,这已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结局。 能活着,就是最好的。 他日,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日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黄翌青去岭南上任并不急于一时,但家中老母病危,若临死不能见上一面实是天大的憾事,所以归心似箭。 一领了兵部的任命文书,他立即赶来顾府,想拜过救命恩人后便立即返乡。 进了顾府,才知道顾平生还在宫中,家里主事的都去护国寺上香了。 家中一群丫环瞧着,只见这个满头花白头、模样瘦黑、胡子拉茬的汉子跪在那儿,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翻身上马。 丫环还没有泡完一杯茶水,黄翌青已经扬鞭而去。 别看了,就是你,没错,遇到打劫的啦,还不把你手上的收藏位交出来,看完还不收藏吗?赶紧滴,不然,嘿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