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200题,不收藏太可惜! (第4/5页)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B、《说文解字》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B、《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xue来风B、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B、字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B、举案齐眉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道是无晴还有晴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rou,不可:(B) 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B、公孙大娘的舞蹈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B、正月初一C、立春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rou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B、《论语》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B、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B、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