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必败之局 (第1/2页)
“这首诗的意境……竟然是指责书生不能建功立业,这是要直接攻击陶老啊!” “可‘相’以诗词之力攻击敌人,对诗词的防御也极强,苏弥天以诗词攻相,却是不明智了。” “是啊,虽说此前也有一两次以诗词摧毁‘相’的先例,但都是因为搭乘者实力不济,才能进攻成功,此刻韩家的‘相’却是由陶老搭乘,其他几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万不能被诗词之力摧毁。” “我觉得未必,此诗文采上佳、悲沉激越,绝对普通诗词可比,或许真有机会!” 百姓们各抒己见,城楼上的大人物们也众说纷纭。 “咦,此诗虽说极好,但听来却有些牢sao意味,刺史大人如何看?”全司法转头看向项从流,问道。 “此诗若是表达苏十筹自己的心迹,就要反着看:自古能够在凌烟阁留名的封候拜将之人,哪一个是书生呢?倒不如带上武器去前线征战,随军收复黄河内外的土地。苏十筹虽然以诗名扬天下,但他的志向却是尽快提升军衔,随军征战收复中原,以此报答天下,如此一来,他如此努力学习的原因也可见一斑。”项从流心生感慨,止不住地点头。 凌烟阁在华夏是唐朝时期、为表彰功臣才设立的楼阁,但在兵锋大陆的梁国建立时早已有之,和武庙类似,但却不尽相同,只有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建功立业的功臣,其画像才可被供奉其中。 “也就是说,苏弥天以自己的心迹来讽刺身为文人的‘相’?” “不仅仅如此,你好好看。” 一些人看向“相”的头顶平台,两位中年人紧张兮兮,而为首的陶永年却是低下头来,口中喃喃不休,望其口型,应该是在不断默念这首诗,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在苏仪落笔后不久,他头顶上的诗篇迅速膨胀,每个字都化为十二丈大小,如同一盏盏明灯高悬天空。 “十二倍威力,有戏!”楚河汉界上,项家子弟齐声欢呼。 “哼,不可能!‘相’对诗词的防御极强,以往曾受九倍威力的诗词攻击,仍然巍然不动,再添三倍又能怎样?” 韩门子弟立刻回嘴,双方转瞬间吵成了一片。 韩家棋子上,韩修竹、以及一众参透诗中含义的老者神色凝重,但许多年轻子弟都冷笑不已,以为苏仪此举不自量力。 但他们的嘲讽神色很快就凝固在了脸上。 只见天空中金碧荧煌的诗作在这一刻迅速收敛光芒,随后凭空消失,隐入了空气之中。 众人正疑惑间,却听见一声“咔”的脆响传遍全城,响彻在每个人的耳畔边。 循声望去,许多人发出惊呼。 “陶老的‘相’的胸口产生了裂缝!” “还真是,这文官雕像竟然从内部开始损毁,究竟是怎么回事?” 百姓们疑惑不解,参赛者们也都狐云满面,“相”上的两位中年最为愕然,不明白自己脚下的雕像怎么就开始崩溃了? 韩修竹反应最快,见到此景,双眸倏地一亮。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是一首‘攻心’之诗啊!” “此话何解?”平台上的其他韩门武生纷纷开口询问。 “我们立志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对‘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句当然没什么感觉,但设身处地一想,这两句若是给不思进取的文人墨客得听,他们心中会作何想法?”韩修竹莫名笑道。 许多人的表情齐齐一震,立刻望向陶永文。 陶永文虽说诗名享誉天下,但他也跟先祖陶渊明一般醉心田园、不思入仕,明明才华横溢、但老来才考中国士,友人多番劝说他奋发进取、却徒劳无功,被外人戏称为“陶永农”。 此时此刻,陶永文看见这首诗,会有什么感想? 许多人心中好奇,就见蛛网一般的裂缝爬满了文官雕像,须臾之后,后者轰然崩塌,碎石与烟尘被阵法所吸收,三位搭乘人安然落回了地面。 但就在此刻,陶永文却是呕出了一口鲜血来,身体摇摇欲坠。 “陶先生!”两位中年人扶住了他。 “可恶,我就知道那苏仪居心叵测,竟然直攻陶先生的军心,导致‘相’的损毁,事后我一定要找他……” 这人还没说完,却听得陶永文突然仰天大笑,因为开启了鼓角齐鸣,他的笑声传遍全城。 百姓们面面相觑:这都败下阵来了,怎么还笑得出来? “真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苏弥天,一诗直指内心,令老夫蓦然警醒!蛮族大军逼境,我作为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