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词牌 (第2/2页)
是否有作曲的才能,此刻我们身在东海,怕是没有闲暇去作曲了,倒不如你们都以‘声声慢’作为词牌名,写词一首发布在话题石碑上,或许会引起一些乐师的兴趣,动手为其作曲。” “这个建议不错,但‘词牌名’是什么?”曹南愣了一愣。 苏仪目光一动,想起这个世界、专门填曲的歌词都是首次出现,词牌名更是无需多说。 于是苏仪便解释了一下词牌的作用,大意就是曲子的旋律是固定的,但歌词却可以自由填写修改,只是无论歌词内容如何,格式是一定要对应曲子的,因此这些相同格式的歌词,便是“词牌”。 “也就是说,模仿的格式,作词一首是吧?”曹南目光一亮。 “没错。”苏仪点头。 “嘿嘿,我先来我先来!”夏子瑜争先恐后道。 韩修竹白了他一眼,道:“夏兄,你难道又想作什么‘天上一轮月’之类的打油诗么?” 夏子瑜神色尴尬:“不不不,这回肯定高雅的多,你们听着——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年年夜夜岁岁……” “我呸,又是打油诗开头,你快打住!”卫江山推了夏子瑜一下。 “咳咳,我觉得还蛮好的呢。”夏子瑜翻了个白眼。 苏仪却说道:“先不论这句中的含义,光是念起来的话倒是朗朗上口,十分整齐地押了平仄韵。” “苏弥天说的不错,夏兄的这句‘风风雨雨’,念出口倒是和‘寻寻觅觅’的感觉相差无几,十分顺口……咦,平仄韵又是什么?”曹南又愣住了。
苏仪干笑一声,他原本并不打算将未成型的平仄韵概念公之于众,但既然不小心脱口而出,他也不打算藏私,因此花了点时间,将平仄韵的概念讲述了一番。 “原来如此,平仄韵就是所谓的‘音韵’,和古来的‘字韵’截然相反,但大体概念还是一样的。”曹南点了点头。 “这首中‘寻寻’、‘清清’、‘凄凄’虽热都不押字韵,但念起来却是朗朗上口,和古时的‘寒山旦’这类字韵有的一比。”沈域山详细解释道。 “也可以声韵和字韵结合起来,全诗无论是心读还是口诵,都能显得更加优美。”苏仪提醒道。 众人双目一亮,曹南仔细回忆,发现苏仪之前所作的许多首诗,例如、等等,都是押了字音双韵的。 “原来苏弥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字音双韵的概念,而且早已熟练运用,就这一点来说,号称文坛之巅的蒋孺子是远远不如你啊!”曹南感慨道。 “难怪苏弥天的诗每每听起来总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真是令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倦,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他的诗为何每一首都是经典了。”沈域山道。 “我理解了更多,但基本都是自己和苏弥天的差距。”韩修竹笑道。 “诸位过奖了,一首诗是否优秀,并不是单纯只看音律的,是否有内涵才最重要。”苏仪摇头道。 众人齐齐翻了一个白眼,苏仪这句话虽然是在自谦,但在他人耳中听起来却像极了自夸,凭心而论,苏仪的哪首诗是没有内涵的打油诗? “罢了罢了,与苏弥天这等千年不遇的大才子相比,我等只会越发自惭形秽,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吧;这首能否传世,得到相应的配曲,就看我们的造势了!”曹南严肃说道。 “好!我等就以‘声声慢’为词牌,各自作诗一首!诸位不要藏拙,文采好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为世人开个头啊!”卫江山提议道。 “而且,能为世上第一个词牌写词,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好机会。”寡言少语的田初则嘟囔道。 众人闻言,神情极为振奋,作为将门子弟,他们早已视金钱为粪土,只有功名才是他们想要的。 而既可以获得名声,又可以无需为国捐躯,何乐而不为? 于是众人绞尽脑汁,纷纷为作词,曹南写出了,而韩修竹则写出,沈域山则是……但六人作来作去,始终写不出的韵味,不禁垂头丧气。 苏仪笑而不语。 “总感觉我们作的诗缺了点什么。”韩修竹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