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二章 窘迫的海军 (第2/3页)
消息传过来。到是让他的心情变好了许多。 当然,他也知道海军现在的窘境,比如说船造出来了,但是人却凑不齐什么的。这也让他想起后世的一句话,宁可人等装备,不能装备等人。 但问题是眼下条件不理想,所以也只能让装备等下人了。 “好在萨部长他们现在已经在天津和上海等港口招募有经验的水手了,相信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严绍的副官,伍千秋当然清楚海军的窘境。 “是啊…”把玩着放在桌面上一个白玉制成的笔筒,听到伍千秋的话,严绍本来微皱的眉头松开了些。 既然有麻烦,自然就要解决。 眼下海军最大的麻烦并不是缺资金,也不是缺船——————或者不是特别缺。 眼下海军最缺的是人,是能把船开起来的人。 如果从头训练一批舰员的话,没个大半年的时间恐怕是不太可能了。所以就在不久前,萨镇冰跑来严绍这里征求了一个许可,就是允许海军对外招募有经验的水手。 简单点讲,就是从民间招募舰员。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许多国家都曾经做过这类事情。 就比如已经举例多次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历史上土耳其海军的首席顾问是英国的海军少将利姆普斯。他1913年到任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为正在建造的土耳其战列舰瑞萨迪赫号训练舰员,但光是寻找能培养成现代军舰上水手的土耳其人就很费了英国人一番力气。当培训工作刚走上正轨利姆普斯就在12月29日被告之他要为一艘更大的战列舰找到足够的官兵,这一工作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建造这艘军舰,利姆普斯和他的助手们连土耳其沿海的小渔村都走遍了才找齐了人。 中国的情况明显要比土耳其强些,虽说这时中国海军的规模要比土耳其海军小上许多,但这主要是因为缺钱导致的。而在上海和天津等地,则有不少的中国水手正在轮船上工作。 这次萨镇冰的招募对象就是他们… 已经习惯海上生活的他们,无疑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海军把新下水的船只开起来。当然,作为合格的海军光会开船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通过军事训练把过去的一些风气彻底的消除掉,然后接受海军风纪和荣誉感的教育。 不过这些等他们把船开起来在训练也不迟,现在萨镇冰唯一需要他们的就是把船开起来… ———————————————————— 上海某家船运公司的办公楼内。一名身穿少校军服的海军军官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然后转身和跟着一起走出来的一名中年男子握了握手。 “张经理,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请放心…”尽管脸胖乎乎的,但是张经理依旧表现的很真诚。“既然能为国家做些贡献,张某自然是义不容辞,稍后我就到下面走一趟问问看有哪些愿意参加海军,只要有人愿意。我立马就通知你…” “嗯,那就先多谢张经理了…”压了下帽檐,军官如此道。 和张经理道别后。李扬呼出一口气,从船运公司的办公大楼走了出去,在大楼的旁边,一些在公司里的职员都在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李扬。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眼下海军缺军官。也缺必须的舰员。 尤其是后者,恐怕比前者还要缺一些。 毕竟军舰的话,就算没军官也能开的动,可如果一艘军舰上没舰员的话,单凭军官自己显然是开不起来的。 所以在向严绍进行了请示,并得到批复后,萨镇冰马上就用最快的速度,以国社政府的名义要求地方配合。 那些内地省份也就算了。所有沿江或是沿海省份,现如今几乎都有海军的人。尤其是像上海天津和广州这样的城市,更是海军重点照顾的对象,只要是涉及到船的,海军的人便要上门询问一番,看看他们公司有没有员工愿意到军队任职,考虑到现在海军缺人缺的紧,待遇从优… 这时陆军和海军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事实上就算是有矛盾,也很少有哪个国家的陆军和海军能闹成日本那样——————简直是恨不得对方早点灭亡算了,为此就算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都无所谓。 也是如此,在得到国社政府的命令后,就连陆军方面也帮着招人。 像是沿江或是沿海城市,这些海军多少有些力量的就是由海军负责,而一些内地城市,比如说河流较多的省份则由陆军负责,当然,人肯定是没沿江省份多的,但对现在的海军来说哪怕是三五个人也是宝贵资源啊,眼下的海军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多。 而除了帮忙招人外,陆军自己也在内部进行了一番排查,只要有哪个曾经有在船上工作经历的,就会由陆军出面做说服工作,劝说其转到海军去——————陆军33个步兵师外加一个近卫团,全部加起来六十多万人,总不可能连一个也没有,而基本上只要是被找出来的大多也都愿意转职到海军去。 理由也很简单,眼下海军正是缺人的时候,他们既然是现役军人,先天就比那些后招募的强上一筹,晋升的机会也要比在陆军是强出许多。现在你在陆军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转到海军之后说不定就成士官了。 而且眼下海军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