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二章 迪兰 (第2/3页)
懂得怎么打井,所以只是一夜之间,整个村子就多了十多口水井,这也让村子里的村民乐的合不拢嘴。 一方面是因为水井多了,另一方面… 数千施工队的抵达,总会对村子造成一些影响,所以为了补偿这里村民的损失,施工队提供了相当一大笔的费用。总数大概在七八万元的样子… 七八万,看上去似乎不是很多,只差不多相当于一辆坦克的成本,嗯,还要差上那么两三万。可实际上,七八万已经相当于至少两个步兵团官兵一个月的军饷了,这么一个村子全部人口加起来才四五十人,一下子得到这么一大笔钱,怎么可能会不高兴,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那些坦克的造价究竟有多夸张。 毕竟两个团,也就是一个旅一个月的军饷也才七八万,而一辆坦克的造价就相当于十万多,若是十辆坦克,便相当于十个旅的军饷,若是一百辆的话… 这张算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恐怖啊… ———————————————————— 由于村子本身就很破败,想弄出数千人居住的房间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挤在帐篷里面的,包括詹天佑也是如此,毕竟他们并不会在这个村子停留太久,很快便会转移,实在是没必要在这里盖房子。 不过就在詹天佑在帐篷里弄着资料的时候,外面却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紧接着便见到一个年轻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虽然没房子住,但实际上詹天佑的帐篷还是很大的,可不是那种野游用的帐篷,所以那个人非常轻易的便从外面走了进来,甚至连腰都不需要弯。 “詹部长。您的电报,是从北京来的,大总统的电报。”十分恭敬的道。那个年轻人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羡慕。 因为有严绍的关照,詹天佑这个对政事并不是很了解的人才,也混上了交通部长的位置,所以他也就被人叫做詹部长。当然,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没有哪几个部长会像詹天佑一样,成天在外面忙工程的。幸好詹天佑对此并不在意,再加上工程的进展一直都很顺利,所以外界都认为严绍有识人之名。 至于那个年轻人… 不管那些严绍亲近的人了解真正的严绍究竟如何。至少在那些普通的热血青年们看来,严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能把整个民族引领上复兴道路的伟人,套用后世比较俗烂的话。就和明灯没什么区别。 如今见到自己的偶像居然专程给詹天佑来了一封电报。这个年轻人的自然变得羡慕起来。 与这个年轻人不同,这些年来詹天佑已经对严绍改观了许多,同时也清楚严绍其实并不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绝对只是一个看上去似乎是很和煦的年轻人,再加上他对功名利禄也不是很关心,所以只是朝着那个年轻人点点头后,便从他手里很随意的接过了电报。 只是在看了看电报上的内容之后,甚至不能那个年轻人告退。詹天佑的脸上已经露出了不满的神色。 “催催催,就知道催。铁路是那么好修的吗,他知道为了这条铁路,施工队的人已经死了多少人了吗!” 说到最后的时候,詹天佑的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愤慨的神色。 —————————————————————— 铁路并不是好修的,尤其是在这个条件十分简陋的时代,想想后世经常以十年计算的那些铁路,便可以知道铁路究竟有多不好修。 而迪兰铁路,暂且不谈别的,但是以千计算的长度,就可以想象这条铁路究竟有多不好修了。 然而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严绍居然就能把迪兰铁路修到从兰州一直修到距离迪化,也就是乌鲁木齐只有数百公里的位置上,这即便是在后世也是很难想象的,哪怕是开金手指,这个手指似乎也有些开的过大了些… 可实际上,在詹天佑的努力下,这条铁路的进展却是非常神速。 并且为了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把铁路修好,詹天佑甚至是一边修,一边对地形进行勘探。有些时候甚至地形还没勘探完呢,后面的铁路就已经修到了。 然而能以这么快的速度修成铁路,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自从迪兰铁路的项目上马之后,这条铁路便超过了国内正在进行的所有铁路项目,成为所有铁路项目当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在中国与协约国达成协议之后更是如此,而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好铁路,詹天佑不但是一边勘探地形一边修,甚至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歇的修筑。 整个施工队,也被分为了三批,分别进行着三个时间段的修筑工作。 如此全天候不歇息的情况下,才能有如此巨大的进度。 然而… 在这个时代,修铁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全天候的话,许多时候甚至就连在漆黑的夜晚,也需要挑着灯光去修。若是在别的地方也没什么,但要是在一些险要的地方——————这三年下来,因为修铁路而死掉的工人数量已经超过千人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和当时修铁路的华工,当时美国人压根就没把华工当人看,不但工作劳累,而且吃的东西也是最次的。 这里呢… 为了能尽快的把铁路修好,严绍提供的全都是最好的,最好的工资,最好的补给,三餐更是顿顿有rou,若不是条件不允许,严绍甚至还打算给每个帐篷都配备一个空调。再加上詹天佑本来就是一个很宽厚的人,也不可能会克扣工人的伙食,可想而知这些工人的条件究竟有多好。 劳累是劳累,可是营养不良绝对与他们无缘,何况和同时期的其他铁路工人相比。虽然是全天候,但每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的劳累… 既然不是伙食还有过劳的问题,那么之所以会导致这么大的死亡数字。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进行一些较危险地段的修筑工作时,因为太赶进度,导致大量死亡事件的发生… 三年下来,虽然有詹天佑的监督,其本身也在想法设法的保证工人的安全,可是伤亡数字还是很容易的就突破了千人大关… 当然。詹天佑也不是没想过把工程进度放缓,可问题是这个工程的监督者并非只有一个,为了确保进度。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詹天佑不会为了体恤工人而减慢监督的速度,严绍自己也拍了监督过来,既是监督着工程的进度,同时也是在监督着詹天佑… 同时在一次詹天佑回京的时候。严绍曾经私底下见过他。并且非常明确的告诉詹天佑。 他必须要按照最快速度来完成工程,哪怕伤亡再怎么大,当然,他也可以选择辞职,以示抗议,不过严绍很轻易便可以找到他的接替者,而且是那种可以为了工程进度完全不爱惜人命的那种… 和前清时期不同,这时的中国在财政上虽然并不宽裕。却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铁路项目,也因此培养出了许多的铁路工程师。其中不乏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这些都可以作詹天佑的接替者存在,所以就像严绍说的,即便詹天佑选择了辞职,严绍也可以很轻易的找到能接替他的人… 而且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会缺少野心勃勃的人,那些为了自己的野心可以牺牲其他人利益的人… 迪兰铁路的伤亡在詹天佑看来或许很残酷,但是在其他人看来,只要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便算不得什么… 而这些人的能力或许不如詹天佑,但只要不爱惜工人的性命,工程进度未必会比詹天佑的慢。 当然,严绍是绝对不想换掉詹天佑的,毕竟若不是为了更大的计划,他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随意的牺牲工人的性命。所以如果能保证工程进度,严绍当然更希望由詹天佑这样负责人的人来领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