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金(一) (第1/2页)
尽管彼此之间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矛盾,但至少表面上,蔡锷等人还是给予了高尔察克一定的尊重,而在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依赖于国社政府的情况下,显然,高尔察克也不愿意和中国人翻脸。重机枪威力要比马克沁强上不少。可是考虑到重量的问题,陆军也不能不遗憾的选择继续使用马克沁和麦德森——————其实陆军打算连麦德森也一起换了,虽说这种武器从国防陆军成立,不,确切的说是从安徽军政府,甚至是安徽军政府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跟随严绍南征北战了,而且这种武器的火力亦或者是可靠性也相当的不错。重量也很好,绝对要比同时代的绝大部分机枪都轻。 威力不错。可靠性好,重量轻,而且有着光辉的历史。 从这些方面看,恐怕麦德森机枪绝对能称得上是一种完美的武器,但,凡是都怕两个字‘成本’。 麦德森的性能的确不错,而且其他方面也都非常的出色,可只有一样东西却令国防军非常的头疼,那就是成本。 麦德森的设计结构非常的复杂,虽然其可靠性很高,可是复杂的结构了诸多的零件也导致了麦德森的成本要超越大部分的轻机枪型号,甚至就算是与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相比,在价格上也未必就会便宜上多少… 眼下陆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百多万,无论是寻常的步兵部队亦或者是骑兵部队都需要大量的机枪,唯一不需要的恐怕也就只有炮兵了… 如此庞大的需求量,继续购买这种复杂,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的武器,即便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再怎么高,火力再怎么强,还有重量再怎么轻恐怕也没有。 所以连着马克沁机枪一起,陆军向国内的几个大型兵工厂进行了招标活动。招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两种可以取代麦德森和马克沁的机枪。前者的话,要求不高,也就是轻机枪的水平,只要是要求有足够的火力,同时要求轻便,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以及绝对不能逊色于麦德森的可靠性,还有最最重要的,成本问题——————顺带一提,麦德森的可靠性是真心不错,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也有巴西的警察在使用这种武器来对付里约热内卢哦黑帮分子… 至于这种老掉牙,差不多已经有一百多岁的武器,究竟还能否胜任二十一世纪的复杂环境,这个恐怕没有人能知道了… ———————————————————— 任谁都清楚,只要能拿下这次的招标,就等于是拿下了国防陆军换装所需的那大量的机枪订单。即便自己没办法全都吃下,不得不把部分的订单转让给其他厂商,依旧可以从中赚到不少的钱… 所以几家工厂几乎都铆足了劲,最后拿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来。 可以说,这些也能算是他们的结晶了… 新装备显然不是生产出来孩子后,就可以直接投入到部队使用的,所以首先需要有些进行实验的地方,这些就不必多谈了。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的时候,陆军总算是得到了两种可以取代马克沁和麦德森的武器。只是这些武器目前还在测试当中,短时间内肯定是没办法投入现役的。 还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即便新的武器装备开始进行量产,也没什么可能取代了这两种武器在中国的地位。 毕竟中国可是并不仅仅只是有正规军。地方上还有民兵等部队,这些人在充当国防陆军后备役的同时,也承担着一些缉拿盗匪的任务… 眼下国防陆军真要是有了能够取代的武器装备,那么换下来的装备,要么就是卖掉创汇,要么,就是送给民兵去用。从某种角度上讲。给民兵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毕竟可不是哪个国家都能消化掉这么多武器装备的。 何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除了少数地区。比方说鸭绿江畔这样的地区之类的,其他的绝大部分地区的主流都是和平。 毕竟打了四年的仗,是个人都会深感疲惫的,绝对不会有几个人愿意继续打下去——————除了那些压根没有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家伙们… ———————————————————— 在高尔察克等人抵达了叶卡捷琳堡后。还没等他们对这座风格令人惊奇的城市有些什么感想。蔡锷和驻扎在这里的乌拉尔省的省长便已经代表国社政府,在叶卡捷琳堡最豪华的一个酒店给高尔察克一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说是盛大,或许有些名不副实,毕竟这个时候的叶卡捷琳堡才刚刚建立起来,同时国内也还没有迁移多少人口到这里来。至于原来住在这里的俄国人,要么就是死在了战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