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速战速决 (第1/2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速战速决 所谓‘八门金锁阵’,其前身便据说是诸葛孔明的‘八阵图’,说白了只不过是八阵图的简化应用版本罢了。相传这个‘八阵图’乃是诸葛孔明根据先后天八卦推演创设出来的一种阵法,是以乱石堆成的石阵,按照奇门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八门,据说变化万端,神鬼莫测,可当十万精兵。 传至后代,能精通掌握这种阵法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绝非没有,后世之人中一些精研阵法的高手四处寻觅此阵图并加以研究推广,进而才出现的一些相似度极高,且威力不低的阵法,而‘八门金锁阵’就是其中之一的成果。 当然,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真正的‘八阵图’很早时期就存在了。公孙泽天是此道的行家,在穿越到地球的那些年,他着实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些失传已久的阵法。 其中就发现了‘风后八阵兵法图’的存在,这种阵图可要比诸葛孔明所在的时期要早上很多很多年。阵图共有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并且在每幅阵图旁都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 根据史料记载,风后是轩辕黄帝麾下的一员猛将,而这一发现,就将‘八阵图’的历史硬生生的推前了两千五百年。 当然这些都不是公孙泽天所要重点关注的,他那时候只能算是某个时空中的过客,这些东西本就不是他需要关心的,而他的重点当然要放在了‘八阵图’以及相关阵法的研究上。 根据他的经验和阵法方面的阅历,他明显看出这阵法上的神奇之处,暗合天道,阴阳相辅,乃是一门不世出的奇阵,绝非人类短短百载可以创作研究出来的,甚至这种阵法在天界都算的上是一种威力强劲的大阵了。 因此公孙泽天有了一些对上古之人的判断,按照他的推断,要么就是有个非常厉害的阵法神人高手传授给风后的,要么就是风后所在的年代中,那些同时期耳熟能详的人,比如说轩辕黄帝、蚩尤、风后、共工、女娲等等,他们都可能是和曾经的自己一样,乃修仙之人,甚至是修神之人。 当然这种推断是不可考证的,毕竟公孙泽天并没有穿越到那个年代,因此也不可能知道具体情况。但是能学习到这种旷世神阵,对公孙泽天来说也是值得欣喜的,毕竟这种神一级的阵图,并不是说能遇到就能遇到的。 ‘八门金锁阵’并不是真正的‘八阵图’,但是沿用了八阵图中的很多种变化,虽然是精简后的产物,但是无论在布置阵法的灵活性上,还是变阵过程中的衔接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当然威力还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在公孙泽天看来,这些已经足够了! 根据公孙泽天的要求,原本弓骑兵部队被冲锋的枪骑兵替换掉,弓弩方阵中的全部弓箭手,也被替换掉,加强了刀盾步兵和长枪步兵的兵力。 随着公孙泽天一连串的命令下达,一万大军被分为九个大阵,分别命名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以及公孙泽天所在的中军这九个大阵。当然在称谓上不能这么叫,公孙泽天分别冠名为: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 中军大阵是由内外形成两个方阵组成,共分为十六个小阵,而其他八个大阵又均已每阵六个小阵组成,九个大阵合计八八六十四个小阵,暗合八八六十四卦象。 除中军大阵外,其他八个大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而龙、虎、鸟,蛇为‘四奇’,迎合正反四象之阵,又可达到正奇相辅之态。 正如之前所提到过,此‘八门金锁阵’同样依照奇门遁甲布置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八门,其中的变化更是数不胜数,即便是精通阵法的人,也不可能第一时间找到‘生’门顺利离开,而如果贸然闯入‘死’门,那可就是必死无疑了。 除此之外,在大阵后方,还布置了二十四阵,分为内外各十二阵,全部由冲锋骑兵组成,待得八阵启动之后,瞬间以正反两个方向绕行大阵,呈两个移动着的正反圆环,正好和八阵形成‘外圆内方’之势。 曾有人评价此阵“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而针对大阵的变化可道“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 虽然这个阵法从未和北方集团军的将士们演练过,但是一来事态紧急,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