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细作 (第2/2页)
来,姑娘已经深受主公的影响。 这个时候街头的百姓议论纷纷,不过说的却是另一件事。 “太后被软禁了,太后被软禁了,大齐要变天啦!”人群里突然有个人大着嗓门说道。 那人生得魁梧高大,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百姓,很有可能是皇宫里派出的人在散消息。 但这个消息无疑像颗深水炸弹,激起了巨大的反响,百姓们都吃惊不已:“什么?你听谁说的?不要妖言祸众。” 那大汉道:“是真的,我的亲戚在太后的永和宫当差,就是今日晌午的事,太后病倒怀疑是皇叔下的毒,皇叔见事情败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太后软禁起来,现在的皇上啊,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权的是皇叔啊。” 大齐的百姓听了,不敢置信地摇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太后身边竟然养了一只白眼狼,看样子,大齐真得要变天了。” “可不是啊,白眼狼,还想篡位呢,大将军难道放任不管?” “你是说南宫家呀,咳,太傅大人被皇叔折磨得身子垮了,有心无力,师大将军也只是个都统,皇宫的事都是由皇叔说了算,他人言轻微,能反对什么?昭大将军已经出征打东月了,更是无暇顾及皇城的事,现在整个大齐就是皇叔只手遮天啊。” “真是太气愤了!这么说,皇叔早就有想当皇帝的心思了。” “别说得这么大,小心被听见了,要砍头的。”大汉不断地挑拨着,民愤越来越汹涌,那大汉却突然消失了。 一直在茶馆二楼观察的朱璺眉头深深蹙起,该来的还是来了! 那名散布消息的大汉知道得这么清楚,晌午的事,这时候就知道了,而且连太后生病疑心皇叔的事也知情。 当时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她们几个,会是谁透露消息呢? 皇叔朱爽肯定不想透露出这件事的,他恨不得封锁了消息才好,与皇叔是死对头的是南宫府。 对了,太后后来照见了南宫师,希望请太傅大人出山。
南宫师有没有劝说不知情,但是太后被毒倒的事却很快传开了,难道是南宫师借机炒作皇叔的狼子野心? 朝廷的人知道了这件事,虽然对皇叔敢怒不敢言,但人心各异,估计都把希望寄托于南宫府与皇叔抗衡。 这样,南宫师因为太后软禁的事,轻松地获得一大批官员的拥护,尤其是朱室的人。 太后与皇上更加信任南宫府,日后在扳倒皇叔一事上,也会站在南宫府的立场上, 那时,真正的胜利者还是南宫府。 这也是南宫家一直不肯动手,助长皇叔嚣张跋扈的原因所在。 皇叔越嚣张越跋扈,越欺压人,南宫府越高兴,只有这样的捧杀,皇叔才会失势,没了人心,且看南宫府如何收拾皇叔,还能让文武百官看着大快人心。 这才是南宫家真正的用意啊。 不得不说南宫家的人心机都很深。 没有人会想到儒雅斯文的南宫师日后杀尽三千人,朱室的人没有反对的! 能做到这一步的,南宫府日后取而代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论心机,朱室的这一代,远不如经验老道的南宫翊了。 朱璺深深地叹了口气,看着街上人心惶惶,大齐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 太后被软禁一事,在皇叔下令封锁消息前,很快地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可想而知皇叔朱爽现在多么懊恼,却抓不住真正散布消息的幕后人,南宫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爽怎么也不会想到,真正能笑到最后的人不是他,而是一直被他认为活不长久的南宫翊吧! 在南宫翊这里,朱爽太不自量力了。 枪打出头鸟,朱爽就是那个蠢蠢欲动,想要先出头的鸟,在洋洋自得时,压根没想到,他背后还有一条蛇。 朗月听到这条消息后,没有任何的表情,她看看天空,道:“姑娘,天色快晚了,咱们回府吧。” “你是不是早已知晓太后被软禁的事?”朱璺没有急着起身。 朗月眨着眼睛,笑道:“奴婢只是个下人,怎么会了解皇宫里生的事呢。” “这件事难道不是南宫家做的?”朱璺直接问道。 朗月吓一跳,“姑娘,这话不能随便说,隔墙有耳,若被皇叔党的人听去了,会伤及无辜之人。” “我不信你不知道。”朱璺淡淡地撇嘴:“好一个一箭双雕之计啊,皇叔这次是摆明了要和朱室绝裂。” 朗月不置可否。 她更惊讶于姑娘的心思缜密,很多事情一目了然,那个散布消息的大汉,的确是南宫府养的三千暗卫之一。 朗月笑着打断她的话道:“姑娘,这件事我们都管不了,宫中风云诡谲,与我们平常人何干呢。我劝姑娘不要再提这件事了,皇叔敢对太后不敬,日后难免不会伤及对朱室的人,奴婢觉得这个时候,府里应该也是人心惶惶的。” 朗月说得没错,沛王府上至老夫人、沛王爷,下至婆子贱婢,人人自危,担心明天就变天了。 不过沛王爷后来得了一封密信,让他放下心来。 老夫人也就跟着放心了,只要有南宫家的保证,老夫人相信,皇叔不会无法无天到逼宫。 不过这件事,老夫人也觉得奇怪,太后被毒倒的事怎么会传得大街小巷的人都知晓? 老夫人想了想对五公主道:“李晏跟着朱爽把皇宫搅得乌烟瘴气,你从此撒手,别再理那个人。” “母亲,我很担心我与卫儿的安全。”五公主忧心道。 老夫人沉思片刻:“你派人回公主府多搜一些李晏的字,我想看看。” “母亲突然要那些字干什么?” “这个你不用问,我自有主张。”老夫人笑笑。 她要那些字是为模仿李晏的字迹,写一封休书,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 倘若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休书在手,五公主和孩子才能免于一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