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双雄对决之一统华夏_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清迈战役(11) (第2/2页)
步兵眼睛仅仅会看到这些,而空军又不可能告诉他们,奥我们的攻击根本不奏效,是东北军放的*来阻挡我们的视线的,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是双方不停的激战后,杨靖宇他们命令自己的部队开始把大量的*往城外打,当然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年粟裕用骑兵和*干掉了日军一支装甲部队,从那以后,*也成为了东北军的野战部队必不可少,并且装备非常多的武器弹药了,而此时*的量还是不用担心的,有足够的存储量可以使用的话,杨靖宇他们接下来玩的更加“恐怖”了,日军的外围防线距离清迈最近的,也是第一条防线仅仅在3公里以外,而杨靖宇借助和鬼子空军缠斗的方式,缓慢的开始对城外释放大量的*,并且我们也知道,只要有风了,那么烟雾会随风飘去,对于杨靖宇和李兆麟来说,他们要的是这个结果,当清迈这边不断的释放*,并且大量的烟雾开始往清迈城外西边的日军防线飘去后,两人决定了,攻击的目标是西边的日军防线,这不是他们两人定的,而是今天的风向决定的…… 战争可利用的资源很多,尤其是天时,此时没有人知道杨靖宇和李兆麟的打击目标都不是他们两人决定的,而是今天的风向,呵呵!可能有些怪异吧!不过这却是真实的,并且在日本空军开始撤退后,杨靖宇开始命令城内的炮兵直接攻击城外的日军防线,而此时刚刚是午饭时间,并且日本基层的部队长官把对手的炮击解读成为了报复行动,毕竟向这样的炮击是非常正常的,并且这几天也一直有过,还有是目前他们认为清迈城内被帝国空军重创了,所以东北军开始报复自己,当然这是日本人的理论,他们是这样,一旦遭遇到一点不公平,开始加倍的报复,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鬼子会以自己的行事方式来判断对手的方式,而此时呢!杨靖宇派遣了一个团的部队从西门杀出,当然此时他们不仅仅是用*来笼罩清迈和战场,还点燃了大量的可燃物,这的确很像被日军空袭后的场面,而这些部队隐藏在这些随风飘散的烟雾,开始踩着自己的炮弹弹坑,冲向了日军的防线。 对于鬼子来说,他们没有想太多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在防线的前面大约500米的纵深埋设了大量的步兵雷和反坦克雷,如果东北军敢于出击的话,尤其是白天,他们会遭到自己炮兵,飞机以及雷区和步兵的多重打击,所以他们一直都认为对手夜袭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现在呢!当东北军接着烟雾开始冲出清迈城时,刚刚说过杨靖宇命令炮兵开始炮击,炮击的作用一方面是炮击日军的防线,另外一方面是清理日军部署在前面的雷区,毕竟大口径火炮一发炮弹下去,基本是一个大坑,所以整片雷区可以被清理掉,这个战术很久以前日军用过了,并且效果还是较有效的,反正步兵趟雷来的要好一些,这还不算,出击的东北军也配备了敢死队,在炮击后的弹坑内,冲锋队员也是进行滚雷的,当然些许的*爆炸后引发的声音,此时是不可能被日军防线的观察哨发现的,第一在部队前进过程,对手的重炮攻击一直在持续,这样基本掩盖了*的爆炸声,第二这支部队在冲锋,也是一边打出*,一边前进的,并且小规模的弹着点一直存在,这样日军的观察哨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分辨出到底是什么声音,当然单一的*爆炸声即便他们听到了,也会认为是被对手的炮击直接引爆的,这样他们不会太过在意,而东北军的出击部队打出的*,可以很好的弥补从清迈城内随风飘过来的这些烟雾的密集性,正常情况下,这股烟雾最多可以飘2公里,然后可以消散了,而当这支部队一边前进一边释放*的时候,也是说他们增加了烟雾的浓度,同时厚度会跟着增加,而对于日军防线的日军观察哨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毕竟没有人用过这种战术,另外还有没有人知道多大的风因该把多大浓度的烟完全吹散,既然这是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定论的问题,同时对手的炮击还在持续着,他们最多是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濑户重四郎,然后请求帝国炮兵增援,而很快接到了战报的濑户重四郎开始命令帝国的炮兵攻击清迈城内,也是希望通过和东北军的炮战来缓解前线的压力……
https:///html/book/46/46068/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