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_510章 荀彧的来意(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10章 荀彧的来意(上) (第2/2页)

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在这一次的行动之中,荀彧也为曹cao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而且这一次行动也是为曹cao彻底击败吕布打下了基础。

    不过就在曹cao准备继续进攻吕布的时候,却传来了徐州刺史陶谦死亡的消息,于是乎,曹cao又开始打算先去趁着徐州陷入无主之地的时候,把徐州给占领了,但是荀彧在此时劝谏曹cao徐州打不得,因为一来是吕布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徐州地区也不会轻易的向曹cao投降,况且现在正好又是秋收之际,贸然出兵很有可能会受到粮草问题的掣肘。

    于是曹cao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并且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不久之后,曹cao再一次的以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因此连夜弃营撤往徐州,而曹cao便乘胜攻取了定陶城,并且分别派出部队收复了兖州之前跟随张邈叛变的各个县城,这时的兖州才重新回到了曹cao的手中,而此战的获胜,也对曹cao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荀彧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而在此之后的迎接天子的事件之后,荀彧更是巩固了自己作为曹cao手下第一谋士的身份。

    那是在建安元年,随着曹cao击败了当地的黄巾军余孽,这时的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摆脱了郭李二人的控制,从长安返回洛阳,不过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毕竟此时的大汉天下早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并且因为汉献帝还是被前一任的jianian臣董卓所立,名声并不好,所以此时的大汉王权的影响力已经变得极低,甚至可以这么说,当时的汉献帝的名望还不如一个刺史,而且当时的诸侯们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希望自己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来取代大汉王朝,所以这些诸侯们自然是不愿意接纳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因为到时候自己就还是汉臣,受到各方面的掣肘。

    因此,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迎接献帝的,理由便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简单的来说就是认为曹军现在的势力还不足以面对更多的敌人,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曹cao手下的将军谋士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头上平白无故的又多一个上司吧,而且这个时期的曹cao手下的主要属下中,大多数都是曹cao的亲属或是朋友,所以他们都肯定是希望曹cao日后能成为新的皇帝,因此才不愿意迎接汉献帝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荀彧虽然是曹cao手下的第一谋士,深受曹cao的重视,但是荀彧却是一个坚定的汉室忠臣,比后来的徐庶更加能够担得起那句“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可以这么说,荀彧之所以愿意为曹cao效力,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希望能够通过曹cao来复兴汉室。

    于是乎,荀彧便开始说服曹cao去迎接汉献帝,而曹cao也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答应了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在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之后,曹cao便奉迎献帝迁都许县,最后曹cao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便形成了曹cao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毕竟此时的曹cao已经可以以汉献帝为借口,对各大诸侯无条件的发起进攻,因为曹cao手中已经握着了国家大义。

    不过此时的曹cao也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因为自曹cao迎接天子之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而此时的袁绍已经雄居北方,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大诸侯,而曹cao此时的地盘非常尴尬,不仅在北方有着袁绍这个庞然大物,在东边还要担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吕布,而在南方还要小心张绣,而在西边则是要防备董卓的残部。

    于是在建安二年的正月,此时四面受敌的曹cao迫于压力,决定南征实力最弱小的张绣,结果却是大败而归,而袁绍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更是加骄矜溢的写信给曹cao,辞语极其傲慢,导致曹cao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但是荀彧却认为并非如此,并且继续给曹cao进行谋划。

    于是在建安三年的五月,曹cao大败张绣;同年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然后在第二年的四月,曹cao便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杀了依附于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控制了河内郡,这正是依靠了荀彧给曹cao制定的计划,让曹cao在内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做到了速战速决,这才让曹魏势力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也就是官渡之战准备了基础条件。

    而此时的袁绍已经击灭了幽州公孙瓒,拥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并且在同年的六月,袁绍便统带了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袁绍“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而在此时,曹军内部再次因为是否与袁绍作战而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名士孔融则是坚定的投降派,而荀彧则是坚定的主战派,因此曹cao才下定决心与袁绍开战,而且在官渡之战中,要不是的荀彧的坚持,曹cao可能已经在许攸投靠自己之前,撤兵回到许昌去了。

    所以,想到这里的刘鑫不由得看着荀彧,以及曹cao与袁绍,不由得感叹了一句什么叫世事无常,什么是命运的选择。

    不过刘鑫倒是更加有兴趣,现在的荀彧找自己是要干什么。

    PS:多谢简寐的月票,以及各位的推荐票,谢谢。8)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