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_514章 达成合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14章 达成合作 (第2/2页)

cao拉到了门外,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看到这一幕的刘鑫,不由得感叹了一句世事无常,现在的曹cao与荀彧还是交情非常不错的朋友,历史上的荀彧也为了曹cao的霸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结果到了最后,占据了大汉半壁江山的曹cao野心渐露,与手下的董昭等人互谋,自尊为魏公,加九锡,而作为大汉忠臣的荀彧对此不以为然,以大义阻谏曹cao,“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最终也是不被曹cao所接纳,而且引起了曹cao的不满,最后更是触动曹cao的加害之心。

    就在同年,曹cao亲自带兵南征孙权,便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cao乘机把他留在军中,然后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不过这些都是虚职罢了,然后曹cao就命令荀彧同行。

    在这里,就要分为两种说法了。

    第一种说法是,荀彧知道现在的曹cao已经非常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因此意图加害自己,所以荀彧便托病止步于寿春,谁知曹cao这时送来饮食一盒,内无一物,暗示荀彧已经没有作用了,希望能够让荀彧自行了断,以荀彧的能力自然是理解其意,亦知这是在数难逃,于是荀彧决定服毒自杀,终年五十岁。

    至于第二种说法就非常简单了,那就是曹cao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之后便忧虑而死。

    刘鑫对于荀彧之死的这两种说法,自然是更加偏向于第二种,因为荀彧一直以来都是曹cao手下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最早跟随曹cao的这一批人了,曹cao与荀彧的交情可谓是颇深的,而且曹cao一直以来虽然有取代汉朝的意思,而且汉献帝都曾经想要让位于曹cao,曹cao最后还是选择了拒绝,一生到头来都只是魏王罢了。

    曹cao为什么没有称帝,刘鑫觉得是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曹cao他非常明白,在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比曹cao自己称帝讨伐更加名正言顺,他若废帝自立,那么曹cao无疑是犯了众怒,失了民心与大义,到时候诸侯与百姓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且从一直以来的形势来看,大汉的拥汉派可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朝中依旧有大量的大汉老臣,而且天下的世家大族也不愿意随随便便的就改朝换代,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曹cao如果贸然称帝,肯定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而且综观曹cao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曹cao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曹cao即使能用武力逐个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然而,曹cao是无法使整个世家大族阶层服从于他的,这就是曹cao所比喻的炉火,也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谋远略,尽管曹cao也杀掉了这个阶层的许多头面人物,如孔融、崔琰等人,但是这都算是师出有名,对于大汉世家大族这整个阶层而言,曹cao是不敢小视的,毕竟曹cao手下的重要人物中,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可不少,而且曹魏势力的财政与土地,大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因此曹cao可不敢随意得罪世家大族。

    其三,孙权这个二五仔假意归附曹cao,明面上曹cao现在已经拿下了大汉江山的四分之三,完全可以取代汉朝了,所以孙权也在劝曹cao称帝,不过这也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首先,孙权认为这样做可以获得曹cao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而且在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cao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10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孙权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且孙权认为曹cao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cao会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而曹cao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其四,至少从建安十五年起,曹cao一再表示“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到了三国后期,曹cao这已经说了差不多十年曹cao,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之前的言论,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其五,曹cao这人本来就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就像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以看出曹cao并不是一个看重虚名的人,而“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也是曹cao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曹cao这时已经65岁,这个年纪在大汉时期,已经是相当于现在的百岁老人,估计曹cao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这时的曹cao也没有称帝的想法,而且曹cao也知道荀彧是属于那种“温和的保皇派”,就算是让荀彧留下来继续辅佐自己的儿子曹丕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曹cao应该是没有理由杀荀彧的,何况如果曹cao杀了荀彧的话,势必会让自己手下的那些老臣寒心。

    所以,刘鑫认为荀彧应该是抑郁而死的,毕竟古代的这些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想太多,荀彧可能是忧心曹cao会以曹魏取代大汉,因此担心成疾,最后死去。

    至于第一个说法,可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吧。

    PS:明天要忙着搬家,断更一天,么么哒。

    b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