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6章 正襟危坐 (第1/2页)
洛河是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蓝田县境内的华山南麓,于河南巩义县注入黄河,洛阳因为在洛水以北,谓之“洛阳”! 由于洛河穿越了雄俊险要的崤山、熊耳山,在永宁县以西,多是峡谷地貌,河水湍急,河面多有险滩,与两岸陡壁的落差,达到一百五十步以,过了永宁县之后,河道变宽,水流才会减缓,与伊河合流,在下游冲击出一快平原,这是伊洛平原,洛阳是这块平原的地理心,所以也叫洛阳盆地。。。! 自古以来,洛阳是名城,农业、商业、‘交’通尤其发达,汉唐时代的国都,都是长安,但无一例外,洛阳都是东都,由此可见洛阳地位的重要‘性’。 李自成早看洛阳,不仅是因为洛河河密布,对旱灾有天然的抵御能力,还和一个重要的人物有关。 但李自成知道,洛阳是罕见的坚城,绝对不会像普通的州县那般容易攻破,为了拿下洛阳,必须先扫清洛阳周边的州县,让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二十一日,李自成随着李绩部赶到宜阳,宜阳隶属于河南府,是府城洛阳西面最近的一个县,相隔只有七十里。 李绩部到达宜阳县之后,立即包围了宜阳城,直接将军营扎在宜阳的城外,为了防备洛阳方面派出援兵,李自成和亲兵在宜阳以东十里外扎了营,同时派出游骑赴洛阳方向打探讯息。 李绩部的五个千户,与宜阳城内的汉清局联系之后,不顾长途行军疲劳,当晚便向宜阳发起进攻。 宜阳北临洛水,南靠锦屏山,形成一道扇形屏障,知县唐启泰心智坚决,他依托有利的地形,将城内所有能动用的防御力量,全部用了。 但令他惊异的是,流寇并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云梯、攻城车什么的,根本看不到,只有流寇站在弓箭的‘射’程之外,用火器向城头扫‘射’。 难道流寇没打算攻城?向城头扫‘射’,只是为了威慑城内的守军? 唐启泰疑虑不定,但城头的守军,此刻出现了‘混’‘乱’,受伤的士兵,惨叫之声不绝,在城头滚着滚着,和死亡的士兵的滚到一起。 今日的流寇,似乎很特别,他们依仗火器在‘射’程的优势,根本没有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内,明明可以看到他们,城头也出现了伤亡,但守军却是无法还击,只能对着城外的流寇干瞪眼。 火把照耀下,伤兵凄厉的叫声,显得特别瘆人! 唐启泰原本也是在城头,东城‘门’外,流寇的数量似乎最多,他便来到东城,与士兵们战斗在一起。 开始出现伤亡的时候,唐启泰一时懵了,这么远的距离,流寇的火器怎么可能‘射’到城头?亲卫们最先清醒过来,他们强行将唐启泰拉走,远离了城头的危险区。 但唐启泰一走,城头更加‘混’‘乱’,在死亡面前,明军选择了撤退,谁也不愿待在城头,当做流寇的靶子。 唐启泰在城下坐不住了,他知道,防守城头的士兵,绝大多数连辅兵都不是,只是府丁和临时招募的壮丁,如果不是为了那少得可怜的银子,恐怕谁也没有勇气与流寇对峙。 没办法,他推开身边的亲兵,想要回到城头,如果守军否撤下了,难保流寇不会攀城墙,一旦流寇入了城…… 唐启泰想过无数种可能的结果,但流寇破城,是他最不敢想象的,以流寇的‘性’子,一旦入了城,恐怕‘鸡’犬都不会安宁! 怎么办? 唐启泰决定,自己回到城头,只要主将在,士兵们的胆子才会更壮,然而,他失望了,守城的士兵并没有随他回到城头。 士兵们被流寇的火器吓怕了,一旦离开城头,岂能再回去?再说,即便不回去,也不会受到惩罚?谁还傻愣愣向城头送死? 唐启泰实在没办法,将守城的饷银增加了一倍,方才有数十士兵了城头,士兵们唯恐唐启泰不认账,非得让唐启泰先支付银子,看在银子的份,他们才会安心守城,否则一旦战死,家眷由谁赡养? 在唐启泰预备让亲卫打开府库,预先支付士兵们的饷银时,城东忽地来传来了连声巨响。 唐启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他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对守军不利的事! 果不其然,去府库取饷银的亲卫尚未回来,便有一名士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远叫道:“大都督,不好了,流寇攻陷了东城‘门’……” 唐启泰顿时呆住了,自己‘花’了这么长时间准备,能用的人员和器械,全部用了,但只是过了不到两个时辰,东城被攻破…… 一旦城破,自己做为城职位最高的官员,自然要承担责任……自己该承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