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_第十六章 李纲的套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李纲的套索 (第1/2页)

    议事很快结束

    目前最重要的也就三件事,在军事上要把金军和夏军挡住,在民事上要把山后诸州稳住,在财政上要维持军民所需

    军事上由李虎亲自负责,各军主帅都听他的指挥;民事上由义军副总帅、西京留守兼知大同府事的罗青汉负责,总帅府诸曹、各州节度使、观察使均受他的节制;财政上则由总帅府支使胡涂负责,他拥有独立处置权

    危急关头,坐在一起闲扯骂人没有用,该做什么赶紧去做,官员们随即纷纷离开

    李虎、罗青汉、霍六哥、柴云、胡涂是帅府中枢,他们留下来继续商讨对策

    “我打算让李纲和宇文虚中参加议事”李虎把自己的理由说了一下还是那句话,义军在没有壮大之前,要投奔大宋,要依靠大宋,但这件事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必须要付诸实际行动,比如请特使李纲和宇文虚中参加义军的决策层议事,让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切实感受到义军的诚意,由此开始在双方之间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否则随着形势的发展,接下来的事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不排除大宋有联金灭汉的可能

    没有信任就没有一切,所谓的接纳和认同都是基于利益需要,这样下去双方随时会变成敌人就义军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双方翻脸就等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义军首先要拿出诚意,要认真对待这件事要让大宋确实感受到它收复了山后,它得到了世世代代祈盼回归天朝的汉儿地心

    李虎的建议引起了争议,霍六哥和胡涂担心义军会由此受到大宋的控制,失去它的独立性,但在李虎的坚持下,罗青汉和柴云都表示支持此刻义军中枢中的董小丑在杀虎口,铁鹰在镇川堡,黄涉在去汴京的路上马亮则在燕京,所以这个提议随即被强行通过了

    李纲和宇文虚中被请来了,李虎把自己的意思做了说明大家都是明白人,李虎目地何在,李纲和宇文虚中心知肚明,值此危难之际,当然欣然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李虎和辽东义军在投奔大宋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这之前,李虎和辽东义军的目标是由藩镇到藩属国而大宋皇帝和朝廷的目标则是由藩镇到削藩,但双方的谈判在藩镇权限上就开始了分歧,虽然大宋皇帝迫于形势做出了让步,但李虎也罢李纲和宇文虚中也罢,都知道这是权宜之计,双方没有起码的信任,所以这背后蕴藏的都是危机

    建立信任是消除危机的第一步,现在,李虎迫于形势,终于迈出了这艰难地第一步可以说是了若指掌宇文虚中来乍到,但他和李纲有交情,两人的观点大部分都是一致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所以宇文虚中对义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李虎请他们两位先谈谈,就目前的形势给出具体地对策

    李纲和宇文虚中也不客气,当即给出三策

    第一,军事上要打一场胜仗义军占据西京的时间比较短,在还没有稳定山后九州的情况下,女真人和西夏人就杀来了,这给山后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恐慌另外,义军从辽西带来了几十万汉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山后的混乱不同地域的汉人之间和汉蕃之间的矛盾因为生存问题而变得加激烈这时候,稳定山后缓解矛盾最有效地办法就是打一场胜仗,彰显义军的强悍实力,舍此以外,别无它途

    同时,这一场胜仗可以确立义军在代北的地位,可以给女真人和西夏人以强大的震撼,让他们知道义军有能力守住大同和山后,从而迫使他们改变代北策略,继而扭转义军在代北的不利形势

    其次,要利用眼前地形势稳住民心,从而发动所有的山后百姓为戍守故土而奋战

    总帅府和西京留守司为了稳定山后诸州,一直蓄意隐瞒真实情况,结果造成谣言满天飞,人人自危粮价的飞涨和商贾故意囤粮、百姓们恐慌性抢购有直接关系为此,总帅府、西京留守司、各州县府要马上把真实情况告诉百姓,让大家知道,义军已经投奔了大宋,山后已经回归天朝大宋的战旗在山后各地的城楼上飞舞,可以让百姓们欢欣鼓舞,可以让他们恐慌的心情马上安宁下来有了大宋这个坚实的后盾,山后的危机很快就能化解,百姓们因此看到希望,他们转而会积极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