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基因_第六章 绿洲(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绿洲(1) (第2/2页)

,却不是山水花鸟这样的装饰纹路,而是人物和风景,但是大小比例有些古怪。

    林海南再打开第二个纸包,里面也是同样质地相似纹路图样的越窑瓷器,第三个第四个一直到第六个,全是如此。

    但林海南更为在意的是,这些越窑青瓷是已经修复过一次的文物了,但是纸包里,除了碎片还有很多碎渣,这说明有人将它们被分别包在纸里,再一次打碎,才有了林海南眼前的破碎的瓷器。

    林海南没有着急修复这些瓷器。他坐在地上,托着下巴思索,如果这些东西是让普通人看见,可能只是可惜,甚至是扔掉,但是,如果是文物修复工作者,极有可能修复它。而如果是被修复又被打碎,放在林家的衣柜中,那么,林海南百分之一百会修复这几头越窑青瓷。

    那么,这些东西就是给他的么?又是谁放在这里的呢?

    一开始,林海南还猜测自己的母亲王秀竹,可是很快地,林海南便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不是她母亲的风格。

    思来想去,也没有头绪,林海南果断地放弃揣摩,而是将瓷器重新包好,放进工具箱,去了工具房。

    工具房里有很多修复文物用地工具,甚至有的很新。林海南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他甚至大胆地想到,会不会是父亲林峰回来了。随即他又打消自己的想法,苦笑着摇摇头。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进入林家的这个人,也许没有恶意。

    仔细查看这些碎瓷片上原有的修复痕迹,平滑细微,流畅熟练,不得不说,这是修复文物的老手,如此自然坦荡,必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多年的人才有的。

    那么,二次打破这些东西的目的,应该是希望修复者能留意那些奇怪的花纹。

    当机立断,林海南不再犹豫,专注地投入到修复的工作当中。第一步为清洗,用清水清洗掉附着在文物表面的泥土,如果泥土附着力强,需要将文物放置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若文物在之前被人用胶水黏合过,就需要用刀片或者一种名为B72的化学试剂进行胶水清理。

    第二步就是黏接,这是文物修复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将碎片茬口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采用先大块后小块,先局部后整体的方式进行拼接,将文物原本的模样呈现出来后,用胶带将文物固定,再将胶水灌注到缝隙处。

    第三步为补缺。文物黏合好,有些地方尚有残缺,需要用石膏进行打样填平,再用3A胶加入瓷粉或滑石粉混合,根据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补缺。而林海南手中的这些文物,已经经过一次修复,故而再进行修复的时候格外上手。

    最后一步就是上色,这一关需要修复师用手绘的方式将色彩描上去,由于考虑到美观,这一道工序非常考究修复师的美术功底。

    按理说,清洗黏接补缺上色,一步都不能少,但是林海南手中的这些瓷器,只需要好好粘接就足够了。六个瓷器全部修复完成,已经是深夜三点半了。

    那确实是越窑青瓷没有错。这是一套六系罐,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整体上这套罐子十分规整,一丝不苟。口沿被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

    连续工作了七个小时之后,林海南早已累得抬不起胳膊,但是这套罐子终于在他面前展露真容。

    十分罕见的,罐子上的花纹为叙事性质的记录,仔细辨别之后,林海南飞快地将六个罐子按顺序排好。

    这是很完整的一个事件的叙述。

    从第一个罐子开始,是一群人从繁华的地方出发,他们有着大量的物品。兴许是商队,但更有可能是出使他国的礼仪队。在队伍前方,有一位高大威猛的领导人。

    这支队伍带着丰富的物资出发,走过了很远的路后,进入了一片辽阔的沙漠。这离他们的目的地很近了,他们都十分高兴,载歌载舞,领导人也愉快地喝酒庆祝。可是之后,这支队伍遇到了可怕的沙漠灾害。

    队伍遭到了严重的创伤,领导队伍的那名男子甚至在争斗中脱离了队伍,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男子在沙漠中走了很久,知道快要死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绿洲很大,很美,绿洲之中,有着无比恢宏庄丽的建筑群,其中居住着善良友好的人民。男子得到了帮助,之后又与自己的队伍会和,他赠与当地的居民许多礼物。为了表示感谢,绿洲的统领,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羽毛面具的男人,带领着男子进入建筑群的深处,在绿洲的腹地,男子发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宛如天堂的地方。最后,队伍带着仅剩的人和东西返回,而队伍的领导人,这个男子,则留在了沙漠深处的这片绿洲里。

    林海南皱着眉,反复研究这几个罐子,故事很清楚了,可是林海南丝毫没有印象历史上记载过这样的事情。

    而且,这个故事,与林海南的父亲林峰的队伍的经历,实在是有些相似。

    思及此,林海南将父亲的笔记从书包里拿了出来。下午吃饭的时候,林海南已经大致看过这笔记的后半本了,可是与前半本的内容相比,后半本的内容却十分的中规中矩,以表格式记录了考察队遇到的人和事,时间、地点、事件一应俱全,可都是简略的一句话概括,直到最后一篇工作记录,但只有字迹潦草的一句话,写着:“2001年,5月3日,考察被迫中止。全员返回。”

    林海南皱着眉思索,这个故事有着淡淡的熟悉感,再一思索,这不就是与父亲林峰的考察队所经历的十分相似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