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充分准备 (第2/2页)
关键是,导弹快艇的战能力并不强。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导弹快艇就因为过小的排水量,性能受到很大限制。除了在中东战争期间击沉过驱逐舰之外,导弹快艇再也没有惊人的表现。归根结底,都与导弹快艇的“特殊性”有关。 小型舰艇有小型舰艇的好处,比如度快、灵活、不容易被现等等。 随着技术进步,导弹快艇的这些性能很难在战争上得到挥的机会。度再快,也快不过反舰导弹;机动性再好,也好不过直升机与作战飞机;即便非常不容易被现,在各种各样的探测装备面前也难以藏匿行踪。 舰体过小,带来的问题却永远无法克服。 与任何一种大型战舰相比,导弹快艇的作战能力都非常单一,作战用途更加单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研制小型舰艇,而是全力打造大型战舰。虽然共和国海军曾经拥有一支令所有敌人生畏的“海上猛虎”,但是在共和国国力逐渐增强,有足够的能力打造大舰队之后,导弹快艇也逐步退居二线,不再是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只能承担近海巡逻与近海防御任务。如果不是局势所迫,没有充足经费;战舰建造周期过长,3年内难以建造太多的大型战舰,共和国海军也不会用导弹护卫艇组成“预制舰队”,执行战略封锁任务。 要想挥导弹快艇的战斗力,必须有足够的协助力量与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 为此,共和国海军岸基航空兵与空军向前线派遣包括预警机、反潜巡逻机、联合指挥机、加油机与战斗机在内的数十架战机,为执行封锁拦截任务的导弹护卫艇提供全方位支援与协助。 日本海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天还没亮,空军司令部送来最新情报,之前还在津轻海峡东部海域活动的2支导弹快艇群已经离开巡逻地点,正在向东航行。 8点不到,到达作战海域的远程海上巡逻机现了正在向运输船队靠近的导弹快艇。
“伊吹”级导弹快艇上没有配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也无法配备系统总质量达到数百吨的大型雷达,自然无法现远在数百千米之外的预警机与远程海上巡逻机。虽然日本海军为大部分“伊吹”级配备了近程防空导弹,但是这种导弹最多只能对付视野范围内的直升机与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根本够不着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高空飞行的作战飞机。 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日本导弹快艇群的一举一动都送给了迎战的导弹护卫艇。 毋庸置,共和国海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打,还是不打? 决策权不在海军手里,也不在总参谋长手中,在王元庆的手中。 各参战部队的官兵都在焦急等待攻击命令的时候,王元庆却在等待军情局的消息。 肯定要打,只是必须掌握好打的时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拦截行动,既然美国船队没有在此之前听从警告,也会在此之后听从警告。要想避免再次生类似的事情,必须打痛敌人、打怕敌人。做出决策的时候,王元庆就明确了“打”的宗旨,只是格外强调打的方式。 美国想给共和国制造麻烦,共和国也想给美国制造麻烦。 谁能笑到最后,不是看能够击沉多少日本舰艇与多少船只,而是能否在打了之后拿到十足的理由,让美国哑巴吃黄连! 王元庆并不担心什么,船队的度只有24也要到傍晚才能到达日本港口。 0点过,王元庆通过军情局的保密通信线路联系上阎尚隆,让外长在巴黎做好谴责美国有意破坏停战谈判的准备工作。 接到电话的时候,阎尚隆还有点惊讶,似乎不太明白元的意思。 王元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席助理焦魃山向阎尚隆简单解释了一番,然后让阎尚隆按照最高决策做好相关准备。 11点30,李存勋来到总参谋部。 收到军情局的评估报告之后,王元庆没再迟,立即让裴承毅按照军情局制订的相关计划安排作战任务。 战略封锁是彻底打垮日本的“王牌”,岂可儿戏? 拿到军情局的计划,裴承毅才明白了元迟迟不下达作战命令的原因。作为军人,裴承毅不得不佩服元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头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斗,而是一场注定会对众多国家产生影响的战斗! 12点过,作战命令下达到各作战部队,拦截行动开始倒计时。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