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0章 夏竦的脸面 (第11/12页)
实这些人已经被张匡正那个庞大的船队震慑了,若非如此,他们不会来的。 “还有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有个叫做细兰的王国,这一次是他们的公主来的。” 陈元一听是公主亲自来的,马上来了精神:“公主?” 仁宗点头:“朕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这个国家在三佛齐的北面,距离朱罗国比较近。最近三佛齐和朱罗国时有摩擦发生,那细兰总共时有两万人口,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他们觉得自己的安全无法保障,请求做我们宋朝的藩属国。” 陈元的地理学的不是太好,他知道三佛齐就是现在的印尼,而朱罗国就是阿三了,至于这细兰在哪里,陈元的脑海中没有什么影响,回去问问呼延瑞珠,她应该知道才是。 仁宗接着说道:“本来答应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是在这几年,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即做了三佛齐的藩属,又年年向朱罗国朝贡,欧阳修说,这样小国反复无常,不过是看到我们宋军的船队之后认为跟在我们后面能保证他们的安全,想狐假虎威而已。” 他说道这里停了一下:“但是,那公主说的倒是很可怜,朕觉得,左右逢源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不可用反复无常来做定论。” 陈元觉得仁宗说道那个细兰公主的时候,语气中仿佛有些异样的暧昧,当下轻声说道:“万岁所言甚是。其实事情很简单,现在三佛齐和朱罗国的使者都已经到了汴京,万岁可以叫他们三方都来,当面调解一下。也不用正式下文,毕竟朱罗国第一次来大宋,给不给我们面子还是两说。” 仁宗点头:“嗯,朕也是这么想的,三佛齐对我大宋一向尊重,他们那里还为先皇修建了神庙,我们的话他们会听的,就是这朱罗国,朕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态度。” 三佛齐和大宋是友好的国家,其国家中的许多大臣都是为了躲避战乱而过去的汉人,也是南洋现在势力最大的国家。 他们虽然路途遥远,中间还隔着一个大洋,但是来宋朝朝贡的次数比之占城,交趾这些宋朝的藩属国还要多。 直到后来宋朝被元朝灭了,三佛齐断绝了元朝的一切交往。说起这事情还有一个笑话。忽必烈当时对于三佛齐不买他的帐很是恼怒,当即联系了三佛齐的死对头,也就是现在印尼国家的前身,爪哇,一起来对付三佛齐。 两万大军坐着上千艘大船浩浩汤汤的来了,三佛齐被忽必烈的部队打的很惨,惨倒几乎爪哇人认为自己可以独享胜利的果实之后,爪哇人从背后向元朝的部队发起攻击,两万大军,一个没回来。 再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三佛齐马上恢复和明朝的邦交。可是那个时候三佛齐已经衰弱,洪武三十年被爪哇给灭了。 历史上都吧爪哇当做是印尼的前身,而不是三佛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因为爪哇灭了三佛齐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屠杀居住在那里的汉人。 这算是历史上印尼第一次排华。 不过那个时候印尼人很不幸,因为他们碰到了朱元璋这位连自己兄弟都能杀的狠角色。 当时汉人都被赶到三佛齐北方的一些小岛上面,眼看面临着灭顶之灾,这个时候他们的祖国并没有忘记他们,朱元璋一声令下,十余年间大明几万士兵渡过那片大海赶去为自己的同胞助拳,即便是他的儿子和孙子争夺帝位的时候,依然没有中断对那里汉人的支援,再次打败爪哇人之后,三佛齐就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 话题扯远了,总之三佛齐和宋朝的关系,就像是现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关系一样,一脉相连,血浓于水。 这一次就算是没有细兰这档子事情,仁宗也打算看看能不能调解朱罗国和三佛齐的争端。 唯一的麻烦就是大宋是个君子之邦,这一点周围的国家都是公认的,虽然陈元屠杀东瀛人给这个称号抹上了一点不光彩的形象,但是前一段时间宋朝帮助大理摆脱危机,现在又正在和吐蕃回鹘谈判,已经把东瀛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点了。 那朱罗国第一次来大宋,还是来朝贺的,作为一个君子,在这个时候总是要客气一些才行,不能用那种下发最后通牒的语气。 仁宗看看陈元,本来他想让陈元去接触一下的,但是想想现在陈元正在处理吐蕃和回鹘的事情,这事情在仁宗心中地位比细兰要重要多了,毕竟细兰太小,太远,他根本不知道在哪里。 “朕觉得,还司马光去接触一下吧,世美你就全心做好吐蕃和回鹘的事情就可以了,他们现在答应我们的条件了么?” 陈元一阵苦笑:“万岁,若是我们现在逼迫让他们用银子来买盐,买茶,他们马上就会答应的。可是您又说不能太过分,这样他们挺的住的。他们不是大理,不断了他们的盐和茶砖,很难让他们屈服。” 仁宗的眉头皱了一下:“我不是让你去欺负人,我是让你去和他们商谈,不要总想着用一些威胁人的手段来。你让他们派兵去贺兰山,人家也不是不答应,只是多要一些军费而已,你们慢慢谈着就是,反正辽国的事情还有时间。” 陈元低头:“是,微臣遵旨。” 第619章火枪队 陈元对于回鹘和吐蕃提出了让他们出兵帮助宋朝对付辽国的条件,回鹘和吐蕃也想着在辽国的战斗中能分上一杯羹,他们早先已经和仁宗说过,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愿意出兵相助。 可是在出兵的形式上面,吐蕃和回鹘却和大宋产生了分歧。 按照他们的意思,也使现在通用的一个观念,他们的军队打下来的地方都应该是他们的,就算交给大宋,大宋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补偿他们。 陈元当然不想付出这个代价了,辽国是已经下锅的青蛙,煮熟是用多少火候的问题,如果让吐蕃和回鹘人介入,大宋要付出的可能比他预计的要多。 陈元的意思是让吐蕃,回鹘,大理,交趾,占城,这些大宋的藩属国全部出兵,让辽国人知道,这次来打他们不光是大宋,而是“联合**”,让辽国人知道周围所有的国家都来打他们了。 他没有打算让这些人真的介入战争,拉个架子让来吓唬耶律洪基这个自己曾经的小兄弟就行了。 这些藩属国的部队到来之后宋军会管他们吃住,还包回程车票,剩下的就没有了。 这在陈元看来很公平,我帮你解决银子的危机,你派些人过来帮我架势。人也不要太多,能把战旗扛着就行了。大理,交趾,占城这些藩属国答应的非常痛快。 大理出兵五百,交趾出兵出兵一千,占城也出兵一千。这些藩属国距离大宋很远,他们对于辽国的战争没有兴趣,出兵也就是像陈元说的那样,捧个人场而已。 这就够了,陈元只需要他们捧个人场。但是吐蕃和回鹘明显不想只捧一个人场,他们想介入战争,直接从战争中得到好处。当陈元拒绝了他们之后,吐蕃人提出出兵也可以,但是要宋朝按照人数来雇佣他们的士兵,一个人多少钱,宋朝给多少钱,他们就出多少人。 回鹘人比吐蕃强一些,他们说不给钱也行,一样会派人来帮场子的,就和大理一样吧,也派五百人过来。 五百人对于大理来说够了,但是回鹘那么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