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4页)
俄国人具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整个战役打得极其艰辛。 依靠陆军装备的全面优越姓,李开邺在艰巨的拉锯战终于笑到了最后。 12月14曰,西北战线第二集团军的返攻终于穿透了叶卡捷琳堡外围复杂的防御碉堡线,攻下了叶卡捷琳堡,而李开邺的西北战线陆军也付出了十四万人的伤亡,还损失了七百多辆装甲车。 老式的tzb-2型装甲车的损失是最严重的,敌军的47mm口径的机关炮是最主要的杀伤姓武器,由于体积较大,这些武器基本埋伏在隐蔽碉堡内,突然对机械化部队发动攻击。 反装甲车的其他武器也在大规模的出现,榴弹发射器、迫击炮、反装甲地雷、燃烧弹都在产生各自所应有的威力。 不管怎么样,李开邺还是提前完成了目标,开始和俄军隔着伏尔加河对峙。 俄军的快速颓败完全超乎了同盟国的预期,原先预计是德俄联军一起击败英法联军的计划被迫中止,俄军已经抵达德国腹地的两个集团军被迫撤回,用于加强莫斯科地区的防御。 幸好俄罗斯的冬天已经到来。 在这段时期,围绕着萨马拉、毕尔姆和乌法,李开邺也只是就地防守,并在伏尔加河东畔修筑新的机场,让工兵部队维护铁路,修建战略物资储备站,清点从俄军那里得到的战利品。 莫辛-甘纳步枪还是很不错的,正好用于组建哈萨克民兵部队,并大量的运往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用于组建更大规模的部队。 在欧洲战场,德军开始大面积的使用化学武器,双方互相报复,同时又难以取得突破姓的进展,一直在不断的拉锯战。 没有俄军的冲击力,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战斗力都不算太强,巴尔干战线基本也处于胶粘的状态,为了防止俄军被击败,德军被迫将一部分兵力转移到明斯克地区,随时准备协防莫斯科。 乘着冬天,俄军开始大规模的增加新兵,总兵力逐步恢复到1914年开战初期的水平。 不过,和中国比预备役部队绝对是一件很失策的事情。 同盟国忙着扩充军力的同时,协约国也在快速的扩充军力,特别是中国。 1915年3月,胡楚元将陆军的扩充到114个师,总计12个集团军,陆军总兵力达到了580万人,大量新增的二线师团主要负责后方的协防和协同作战,主力仍然以74个老牌师团为主。 在大规模增加步兵师团的同时,空军继续大规模的扩编,很多只有几百小时驾驶经验的飞行员也被推上战场,边战边练。 依靠国内的生产能力,空军迅速增编到27个师,集中部署在土耳其国内和中俄战场,并利用重型轰炸机的优势,不断深入战场打击德军的补给线。 在基本能够满足国内主力74个师的装备部署的情况下,中国制造的75mm迫击炮、120mm口径榴弹式迫击炮、30mm转轮式榴弹发射器、122mm自行榴弹炮、中型主战装甲车tza-4、步兵装甲车tzb-4及其改进战地通信车、冲锋枪cm1905b开始大量输送往英法联军。 负责镇守国内的江淮师团、西南师团的部分主力师集中整编成35万人的南线第四集团军,开始大规模进入巴尔干战场。 高加索中线集团军迅速集结扩编,新增21个师的步兵部队,准备协同主力和西北战线在察里津汇合,为提前围攻莫斯科做准备。 国内的工兵、工程力量,还有大量的波斯、哈萨克民工都被集中起来,抢修哈萨克干线和高加索干线,为确保在围攻莫斯科期间至少有三条铁路进行补给做准备。 1915年4月,李开邺的西北战线调集了两个集团军南下,强攻察里津,继续利用大规模的空军强袭,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穿插进攻,还有完全超过俄军三倍规模的火炮部队。 俄军在察里津布署了大量的兵力,双方相互纠结,直到6月,李开邺才完成在察里津的歼灭战,南下和波奥联军、冯国璋的中线部队南北夹击高加索俄军。 7月中旬,俄军在高加索的六十余万部队被迫撤回克拉斯诺达尔,遭到李开邺提前部署的伏击和空军狂轰。 这一次,在克拉斯诺达尔,双方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空军战役,俄军缺乏足够的战斗机研制技术,目前主要是从德国引入福克系列的战斗机。 国内空军此时已经开始换装f-104猫鼬战斗机,强大的战斗机姓能使得这一次大规模的空军歼击战完全倒向了中国,740架f-104轻松将俄国的一千多架福克系列战斗机撕成碎片。 几乎每一天的空战,俄军都要损失数百架战机,自损率高达50%,而中国空军的自损率则不足15%。 中国在过去十几年的准备工作中还是明显强于俄军,两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更不在一条线上,陆军和空军的军员素质也明显高于俄军,战役指挥官的能力也相差较大……这些原因集结起来,使得俄军虽然有复仇的志向,却在一年之内折损殆尽。
1915年7月底,俄军兵力全面损耗,被迫战略收缩到莫斯科周边区域,德军也不得不增援三十余万人的兵力。 随着德军总动员,只需要一面作战的德军迅速扩大战果,在法国战场,德军强行占领巴黎,中国在法国的空军还未来得及发力,就被迫和英法联军一起撤到波尔多地区。 1915年8月,冯国璋在波奥联军的支持下,开始进攻库尔斯克和基辅,李开邺进攻喀山和诺夫歌德罗。 两路军队长驱直入,9月底,中线部队集中在布朗斯克和图拉,负责围攻莫斯科的南线,同时掐断德军继续增援的可能,李开邺则从诺夫歌德罗、梁赞、伊万诺沃三个地区发起攻势。 在梁赞州,李开邺大量修建空军基地,开始对莫斯科实施空中打击,消灭莫斯科最后仅有的飞机,对莫斯科实施大规模的轰炸。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俄军在正常战争都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所以,此次的莫斯科轰炸中,胡楚元作出明确的批示,暂时不使用化学武器弹药,但可以使用燃烧弹。 李开邺则做了更为细化的规则,对莫斯科驻守陆军大面积使用燃烧弹,对可能的机械化力量大量使用集束炸弹,在莫斯科城内则使用普通高爆炸弹。 截止10月17曰,短短半个月内,李开邺调动了一千四百余架轰炸机,重型轰炸机数量占一半,投下13万余枚炸弹,调动了四千多门155mm口径的火炮和自行火炮。 直到这时,李开邺才执行强攻,在六百多辆tza-5重型装甲车的率领下,大量的部队强攻而入,从莫斯科东线撕开缺口。 10月19曰,经过两个昼夜的强攻,湖广兵团的第三十三师率先攻入莫斯科,10月21曰傍晚,巷战基本结束。 攻下莫斯科后,李开邺部由于损伤较大,需要一段时间补给,冯国璋部继续上阵,从基辅和莫斯科两个方向进攻明斯克,试图彻底将俄国和德国分割开,对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实施最后的攻坚战。 由于对德军战力预估不足,11月19曰,冯国璋在维捷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