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小手段 (第2/3页)
不能过静心这一关,就很难在修习房中术的时候握固不动情,到时候会沦为普通的交合之道,甚至可能演变为yin术,有害无益。”刘修尴尬的揉了揉眉毛,“这房中术果然不是普通人能练习的,面对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却不能动情,这要求……也忒高了。” 天子正在想自己听从张角的劝告练习房中术后的际遇,似乎正和刘修所说的沦为yin术相符,不仅没有从中得到益处,反而日见亏虚,甚至对房中术产生了怀疑,照刘修这么说,不是房中术有问题,是他的心性不够坚定,所以走岔了路? 他的心情颇有些沉重,可是被刘修这个表情一逗,又忍不住笑了。“我告诉你一个高人,他也许能帮你克服这个问题。” “谁的道术还能比卢夫人和张角更高明?” “一个月支人,叫支什么谶,他译过一些天竺人的佛经,好象会一种什么白骨观,专门治你这种见色忘义的病。”天子越说越觉得好笑,忍不住咕咕笑出声来,差点笑得岔了气:“他就在城西的白马寺,你有空可以去请教请教。” 看着乐不可支的天子,刘修觉得很无语,这哪像是一个天子啊,简直是个促狭鬼嘛。不过,有精通梵文的人,倒不能轻易放过,他非常想知道源自印度的佛教中有没有保存类似涿鹿之战这些近乎科幻的战争故事。 “多谢陛下指点。” 天子更乐了,一边笑一边说道:“你要是修习有成,可不要忘了朕的功劳。” …… 贾诩大步走进了胡市,曹洪连忙起身相迎,一边把他往里面让,一边压低了声音说道:“那个姓臧的快来了,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贾诩偏过头瞥了他一眼,“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冬天到了,没多久又要年关了,你马上把今年该上缴的市租给我。” 曹洪一愣,沉下了脸:“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这么送人?” “送什么人?”贾诩冷笑一声:“到年前了,将士们该拿的年赐不发?冬衣不发?各城工坊的钱不给?” 曹洪缓了脸色,还是有些不解:“这些钱全发下去,我们手头就空了。而且……我们发到百姓和士卒手中,他们要再征收起来怎么办?” “我就怕他不征。”贾诩阴阴的一笑,一挥手:“我现在还是北中郎将长史,大人不在,我说了算。你不要犹豫,按我说的去办就行。我还有好几个地方要去,没时间和你细说。” 曹洪虽然不清楚贾诩在打什么主意,可是既然他一到并州,刘修就让他做了长史,刘修自己回洛阳之后,又把原属北中郎将的一切事务交给他打理,那现在听他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你放心,我会在半个月……不,十天之内把这件办妥。”曹洪拍着胸脯说。 “嗯,还有,到时候如果手里还有闲钱的话,全换成能打造守城器械的木料囤积起来,查查各关塞缺什么,一律补全了。实在再花不掉的话,雇民伕们去修城,去山里打猎。” 曹洪心领神会,连声答应。 贾诩关照完之后,带着几十个亲卫纵马而去。他沿着大河把并州北部诸郡走了一圈,依次拜访了吕布、王智、赵云和韩遂之后,掉头南下,直奔太原,找到了州别驾从事王允。 王允对贾诩的到来很意外,北中郎将和并州刺史是两个没什么交集的职务,他和贾诩虽然都是刘修的副手,但是他们之间好象没什么话好谈。 贾诩一点也不客气,开门见口的就问:“臧旻快到了,我想问一句,你们想不想家破人亡。” 王允很不高兴,虽然还没到腊月,可是谁想听到这种话。 贾诩也不客气,他对王允说,大人欠了你们三个亿,用的是盐铁之利来抵押的,现在三年之期快满两年了,你们自己觉得大人的方案是否可行,他和你们定的契约对你们有没有利?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按照这个契约执行下去,甚至在这个三年之约之后再定一个三年,两个三年? 王允迟疑了片刻,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你把今年的三个亿给我。”贾诩手一伸,不容回绝的说道。 王允顿时急了,我现在怎么能给你钱,刘大人已经被免了,臧旻已经到了上党,最多还有几天就能赶到并州,我把钱给你,刘修会认这个帐还是臧旻会认? 贾诩微微一笑,你现在把钱给我,刘大人到时候肯定会认帐。臧旻来了之后,再向你们要钱,你们大可以两手一摊,今年的钱已经给了北中郎将府,没钱了。你要是不给,那也保不住,臧旻不可能还你们那三亿钱,而且他还会为了北伐的事继续向你们摊派。我提醒你一句,这个钱他是不会还的,刘大人到时候也不会认帐。 王允心事一动:“刘大人还会回来吗?” “你给了,他就能回来,继续和你们按既定的契约办事,你们要是不给,那就很难说了。” 王允犹豫不决,但是他看到贾诩胸有成竹,又想到刘修对贾诩的信任,咬咬牙,一跺脚:“我和他们商量一下。” “行,我时间很紧,只有一天,明天这个时候不把钱交给我手里,我就过时不候了。” 王允对贾诩的无礼非常恼火,可是这个时候他顾不上计较贾诩的态度,连忙去找那些世家们商量。他们商量了一个通宵,最后决定,与其让臧旻白白的抢走,不如给贾诩,刘修非常受宠,万一他还能回来,这些钱也许还能收回来。 他们原本已经准备好了钱,只是没想到刘修一去不复返,这事情才耽搁下来,现在正好全部交给贾诩。贾诩二话不说,带着一半钱先去了晋阳学堂,交给段颎和蔡邕,这是大人给晋阳学堂未来三年内的经费,你们先拿着,要是被人搞了去,可没人再补给你们。 蔡邕埋头教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段颎却已经收到了田晏请示的信件,再听贾诩一分析,他立刻明白了。拿到钱之后,立刻向几个大商户下了订单,订购大量的书籍、纸张、笔墨,只要是学堂用得上的东西,一概订下三年的货,没几天功夫就把手里的钱花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