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_第四卷 黄巾乱 第330章 养虎为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 黄巾乱 第330章 养虎为患 (第3/3页)

着李逸风和周鸣,施施然的来到了袁绍面前。袁绍穿着整齐的战甲,头上没有戴冠,只有一顶幅巾,面如冠玉,雍容大度。身后站着颜良、高览,二人一个手里捧着一顶青铜胄,一个手里捧着前将军的印绶,按剑而立,威风凛凛,虎视眈眈。郭图、何yóng、审配、逢纪等人两边坐定,表情严肃,沉默不语。

    荀彧大大方方的上了堂,行了礼,然后微微一笑:“将军这是要去练兵,还是要去攻城?”

    袁绍有些语塞,攻城?那岂不是说自己要反?可是如果要说是去练兵,那他摆这么大的阵势岂不白费?

    “文若,你真是慧眼识英才啊,几个月不见,居然做了卫将军的长史?”郭图语带讥讽的说道:“怪不得上次请你来,你不肯屈就,原来是攀上了卫将军。这也难怪,卫将军当然要比前将军高贵一些。”

    “公则兄,高贵不高贵,又岂能以官职高低而论?”荀彧不紧不慢的说道:“如果这么说,颍川四长又将置于何处?”

    “原来文若也知道啊。”郭图撇了撇嘴,暗自笑了一声,心道荀彧这可是踏进了他的圈套了。既然高贵与否不能以官职论高低,那刘修这个卫将军就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了,荀彧这个卫将军长史也不比他们威风。

    “既然是将军,当然要以征战为先。前将军曾经在卫将军麾下征战,想必对卫将军的用兵才能也是清楚的。”荀彧温和的笑着,“我想,前将军大概不会觉得卫将军徒有虚名吧。”

    袁绍的脸腾的红了,郭图等人也哑口无言。要论用兵能力,袁绍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在刘修的面前,他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

    何yóng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堂上的尴尬。“文若,你什么时候也成了好战的武夫?人品高下,岂能以能不能杀人为准?”

    “伯求先生说得对。”荀彧躬身施了一礼。何yóng是前辈,又提携过他,他不能不表示尊敬。“真正的士人,当文武兼修,正如李校尉一般,出可靖边,入可安民。”

    何yóng点头表示赞同,李膺李元礼的确是士人中的骄傲,文武全能。德才兼备。

    荀彧转头看着袁绍,面带微笑:“那敢问前将军。你现在是准备去汝南安民,还是准备……”

    袁绍顿时僵住了。到汝南安民,那就代表他承认汝南那些赶走张角的人是乱民,不到汝南安民。难道去靖边?这也扯得太远了吧。可是他也不能说,我现在是准备攻打旋门关,清君侧?既然荀彧到了这里,那刘修肯定已经到了旋门关,一想到要和刘修对阵。袁绍心里不免有些惴惴,说实在的,他从心底里对刘修有些畏惧。

    堂上的人全都闭上了嘴巴,谁也不敢乱说话,荀彧的话把他们都堵死了。让他们怎么说都是错。更重要的是,他们和袁绍想的一样,既然刘修到了旋门关。就凭袁绍手里的黎阳营。恐怕是搞不过刘修的,起兵只能授人口实,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

    而他们这些人也没有人愿意跟着袁绍担这个造反的罪名,摆出这个阵势。不过是想给荀彧一个下马威而已。可惜,荀彧不吃这一套。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

    荀彧见火候差不多了,不再追究这个话题,向袁绍拱了拱手:“陛下闻说张角在汝南生事,已经下诏张角诣洛阳,不出意外的话,张角将自诣廷尉。三公九卿皆在洛阳议政,诸将军列席。卫将军已经下令八关都尉严守关门,确保京畿安全。皇甫嵩在雍营,可保关中安定,卫将军希望黎明营能保得东线无恙。”

    袁绍虽然郁闷,却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此乃绍职内之事,请文若回报卫将军,绍可保冀州无忧。”

    “如此甚好。内有司徒,外有将军,袁家这次可是为陛下分忧了。”荀彧拱手告别,向诸人施了一礼,扬长而去。袁绍心里一阵阵的抽搐,荀彧那句话说得他心惊rou跳,不错,袁家除了他之外,洛阳有包括他的生父袁逢在内的几十口袁家人,他要是轻举妄动,那些人可就没生路了。而现在袁家在朝堂上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击败张角已经势在必得,没有必要再冒险。

    既然如此,那还是好好呆着吧。袁绍虽然有些郁闷,却还是下令黎明营闭营自守,不得随意外出,更不准一兵一卒离开驻地,以免引起误会。

    荀彧返回旋门关,向刘修汇报了面见袁绍的经过,不过他隐去了袁绍向他示威的事,只是说袁绍接受了他的命令,目前安心的驻守黎明,不会有任何举动。刘修松了一口气,随即把消息传回洛阳。天子得到袁绍很安份的消息之后,松了一口气。朝堂之上,因为刘虞引咎辞职,张角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自己到廷尉府住进了诏狱,世家的愤怒得到了释放,他们也退了一步,没有再追究下去。

    天子下诏赦免汝南生事的百姓,宗正刘焉为豫州刺史,荀爽为汝南太守,即刻乘传车赴任,平定汝南的事件。由颍川人出任汝南太守,表示着天子已经向汝颍人低了头,承认了自己的失策。汝颍人自然是欢喜不禁,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听着这圣明的呼声,天子却一点儿喜庆的意思也没有,相反,他觉得非常沮丧。张角的施政方针本来是最符合他的思路的,可是现在却一败涂地,袁家不仅没有受到损伤,反而更强大了。如何才能扭转这个局面?天子又想起了刘修在并州的新政,既然张角的办法行不通,那刘修的能不能行?至少到目前为止,并州的形势还算是稳定,没有闹出豫州这么大的动静来。

    天子写好了手诏,却迟迟没有发出,他总觉得有些不甘心。真的要像刘修说的那样,花上二三十年的时候才能扭转局面吗?

    “张让,张角该死吗?”天子问张让。

    张让迟疑了一下:“张角罪该万死,可是张角……不能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