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 共逐鹿 第467章 移风易俗 (第1/2页)
求推荐票!求月票! ———— 是中医学一副不可或缺的经典,成书过程非常复杂,在疑古成风的年代里,甚至有人考证说这部书就是一部伪书,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很多人在研究,但是说实在的,真正能看懂这部书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中医的没落,就连中医学院的学生都没什么心思去钻研这副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典。成了一个象征,成了国学经典,却没有多少医生真正去研究它,应用它。 至于,刘修后世根本没听说过这部书,这一世看了之后,才在中看到有三十七卷,但是仅限于此。 “我只听说过名字,没有见过,据说是一部非常神奇的道书,究竟有多神奇,却不得而知。”卢夫人摇摇头,有些神往的说道:“沧海桑田,有多少妙术奇技隐没,闻其名而不见真形,如神龙之见首见不尾,着实让人惆怅啊。” 她感慨了一番,又接着说道:“至于,我只通晓其中的,也只是粗知规模而已,谈不上熟悉。” 刘修思索了片刻,估计所谓的就是指,他虽然没看过卢夫人施展针术,但是他看到王稚那神奇的针术,后世的他虽然不怎么相信经络这种玄乎的东西,但接受针灸治病的经历还是有的。对针灸并不陌生,他也知道,卢夫人精通的按摩术和针灸其实是异曲同工,都是针对人体的经络和xue位进行刺激。 而经络和xue位是否存在,在后世西医昌盛的二十一世纪却是一直是个问题,中医科学化了几十年,结果却是几乎革了中医的命。越来越说不清了。 他就曾经是大半个中医质疑者,可是经过了雪夜的那一次奇遇,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有些认识似乎过于武断了。正如卢夫人所说,这个世界上失落的道术何止千万,伱不知道。不代表他就不存在,也许只能说伱是孤陋寡闻罢了。 刘修摸了摸手指的指环,欲言又止。过了片刻,他换了一个话题,告诉卢夫人自己将准备对益州的战事,希望她能回益州去,发动天师道的信徒策应他。 卢夫人爽快的答应了:“什么时候动身?” “越快越好。”刘修道,“我担心刘焉得到消息后会封锁各关。” “那好,我明天就动身,先回益州安排一下。有了消息之后,我就通知伱。” “有劳夫人。” “能为将军效劳,荣幸之至,只知道将军将来优待我天师道一二便是了。” 刘修大笑:“天师道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我就是不想优待也不成啊。难道我愿意看着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落入别人的手中?” 卢夫人也笑了起来,如今天师道已经和刘修绑在了一起,不仅为他提供了武技精湛的护卫和骑士,还为了开发各种产品,赚了数不清的钱财,刘修的确不太可能把天师道拱手让给别人。她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伱回到成都之后,小心一些,最好不要和刘焉有什么冲突。”刘修叮嘱道,“万一有什么事,不要硬抗,把消息传出来就行,不要坏了自己性命。” 卢夫人感激的点点头,收拾了一下行装,第二天一早就起程了。刘修也没有在晋阳多呆,大致视察了晋阳学堂的情况,和学子们做了个简短的交流后,就赶往关中。 从上次离开关中,刘修有近两年时间没来了。一过蒲坂津,进入京兆地界,刘修就感觉到了一种喜悦的气氛,冬麦已经种了下去,麦苗泛了青,驰道两边是一片若有若无的绿色,大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不过这片绿可不仅是草色那么诗意,这是蕴含了收获希望的粮食。 一个面目黎黑的老农把双手拢在袖子里,弓着腰,在田垄间慢慢的走着,不时的抬头看看天,嘴里嘀咕着什么,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他前后奔跑着,不时的发出快乐的笑声,他发现了驰道上急行的刘修一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大声叫道:“爷,爷,有兵呢。” “有兵怕什么,俺们这关中太平得很。”老农头也不回,蹲下身子,扶起几根被孩子踩倒麦苗,大声骂道:“狗子,伱小心点,再踩着麦子,爷打断伱的狗腿。” “爷,有兵呢。”那孩子继续大声叫道:“好漂亮的衣服,我也要。” “伱急什么急,等伱长大了,爷就送伱去卫将军那儿听差,好看的衣服够伱穿的,到时候不要当逃兵,丢爷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