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十六明王祭天 (第2/2页)
这老头一脸自得的笑意,接着低声道: “可这明帝不管是谁,终究是压在李天王上面的天子。即便李天王只竖这天子旗一年半载,跟着天子旗而起的是诸项夭子礼,我们礼科诸贤,自当大用。再将圣儒书院后学们拉扯进来,到李天王就帝位时,孔圣之徒,怕已是满了半朝,那时天王还要抑儒么?” 众人呵呵轻笑,还有人摩拳擦掌道:“大明若是能再聚人心,到时一声呼号,勤王护驾,天王想禅位……” 后话被众人嗯咳之声打断,虽然大家都有此心思,但这话只能心里想,可不能随便说。 看着满面红晕,兴奋不已的这帮腐儒,远处一身黑衣的于汉翼低声冷哼,脸上混杂着九分不屑,一分怜悯。 接着礼乐奏响,将他的注意力引走,礼乐加喧闹声中,一行穿着玄色龙袍,九旒冕冠,手执玉圭之人出现,随着红地毯走向天坛正中高立而起的三层圆台,也就是圆丘。 整个天坛顿时轰然,“皇上”、“万岁” 的呼喊不绝于耳,然后是纷杂的吵嚷声,怎么一下子蹦出来十六个皇帝!? 稍稍知些仪礼的人都在摇头慨叹着民人的无知,这十六人穿的是九童衮服,那是大明亲王规制,可不是皇帝的十二章衮服。民人哪懂那么多,只当带着珠帘冠的就是皇帝。 十六位穿着大明亲王九童衮服的人目不斜视地朝前走着,这些人的身份已由英华天王府予以认定,分别承袭了前明襄王、荆王、吉王、荣王、益王等宗室爵位。除了留在北面的旁支庶叶,几乎是将前明还留有后人的重要宗室一网打尽。 领头的是朱慈允。这位书呆子中年竭力掩饰住自己的苦笑和感慨,一脸呆若木鸡地领着这群大明亲王前行。
“真是被女儿害了,早嫁出去就没这档子破事,以后日子该怎么过uBil,会不会被天王砍头呢?希望天王言而有信,继续呆在国子监不指望了,可自在地教总行吧……’ 朱慈允正一肚子苦水汩汩胡乱流着,在他身后,大中门一侧的绸蓬下,段雨悠,不,朱雨悠也正一脸泪水地看着自己父亲的身影渐渐模糊。 “郡主jiejie,别哭啊,等你爹爹成了皇帝,jiejie又称公主了,然后再嫁给四哥哥,又成了王妃,以后还要当皇妃,天底下还有哪个女人能像jiejie这般奇遇昵?” 关蔻在一边安慰着,朱雨气苦,这叫什么奇遇啊,就是这样的混乱人生,才让她觉得悲苦难当。 “公主……怕是没指望了,阿肆好像只准备了一套皇帝的衮冕,而且还不是前明的样式。” 严三娘也不太清楚李肆的安排,但却知道一些内情,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大腹便便的安九秀一同怜悯地看着朱雨悠,这姑娘的际遇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要换了她们,也会担心自家老爹的安危,还有自己的命运。被本朝立出来继前明亲王,那就站在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前路完全是一片迷茫。 “所以Ⅱ嗣,郡主,还是安安生生,留在天王身边吧,他能遮得任何风雨的,相信我。” 安九秀抚着自己的肚子,一脸幸福而满足地道。 那还能怎么样呢……朱雨悠泪眼婆娑地扫视四周,想把住一些东西,好让自己的现实感更强烈一些,却瞅中了另一个绿袍身影,正是翰林院编修郑燮,他忙得四脚朝天,乌纱帽的硬翅上下晃动不停。 跟这个身影相纠缠的流言蜚语终于让朱雨悠找到了心绪落脚点,她平静下来,一边擦泪一边也有些好奇,今天不是借着祭天立明帝么?都没给明帝准备衮服? 此次大典的准备显然备有套路,即便是天王府官员,乃至礼科诸人,都没能全盘掌握流程,不少官员对这十六个大明亲王的上场诧异不已。 眼见这十六位亲王直接往圜丘上走,圜丘下檐廊里,汤右曾皱眉捻须道:“难不成……” 接着他展眉微笑:“若是如此,今日怕是有不少人要失望了。” 一旁史贻直焦躁地问:“老大人,别卖关子了,天王到底是何盘算?” 他们这帮自满清朝堂投效而来的官员,对立什么明帝禅什么位没什么感觉,以他们的“政治觉悟”,紧紧依附住李肆本人才是正道。只要事情都在李肆的掌握中,他们就没必要出声。 但此事终究还是有些忌讳,他们本是清臣,却威了英臣,现在英华要立明,他们在名分上又要属明臣,心中自然有些纠结。同时腐儒一派,借前明旗帜,还有异心,更不为他们所容。 史贻直本是心绪沉重,听得汤右曾这语气,像是另有玄机,自然有些发急。 汤右曾笑道:“不可说,先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史贻直气闷,心想你不说,我自个搞明白……转头看向那十六位明王,见他们上了圜丘中层,正朝四周散开,此时乐声一变,“始平之章”奏响,史贻直两眼圆瞪,他也明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