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军事专家 (第1/2页)
一个有天赋的枪手,只要他具备了高级枪手的基础技能,即使没有名师的指点,他也不会停滞不前,在平时的战斗中,他每开一枪,他的枪法都在进步,他对枪法的领悟也会越来越深刻。 凌晨四点,天上的星光闪烁,半圆的月亮向大地洒下了冷冷的光华,淡淡的雾笼罩着,一片惨淡的朦胧。 二噶子背着步枪轻轻地从302团的沟壕爬了出去,因为像他那样的枪手,整天呆在沟壕里等猎物送上门来,已经难以满足他嗜血的渴望了,他要主动出击,深入到敌方前沿地区进行狩猎。 身后就传来沙沙的声音,还有那显得有一些粗糙急促的呼吸声,听这熟悉的呼吸频率和节奏,就知道后面这人离他只有不到十米,而且知道这人就是排里的士兵刘亚民。 刘亚民向二噶子亮了一亮洁白的牙齿,小声“嘿嘿”地干笑了几下,用手一指道:“俺去那边,咱们各打各的!互不相干。”说着手脚用力,从二噶子身边快速爬了过去,他的动作就像是一只大蜥蜴,发出沙沙的爬行的声音。很快消失在微弱的星光之中。 中国军团的101、102、105、和炮兵师就像一根钉子,硬生生地锲入奥尔良与后方城市的中间的联系地带,只留下一条宽度不足一公里的通道。 中国军团可以说是三面受敌,但是也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只要中国军团一发力,就完全可以与对面的德国军队汇合,随时将这个通道切断彻底将奥尔良变成一个孤岛。但是严格说来,一公里的通道在军事上已经等同于封闭了,德国军队用炮火就可以完全封锁。 302团的阵地背向奥尔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阻击前来支援奥尔良。或者企图打通更宽通道的英法美联军。 对于一支进攻型的部队,让他们在沟壕里等敌军送上门来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 英法联军与302团的阵地之间有一座农舍,在同一天晚上,英国远征军的约瑟夫中尉带领一个排的兵士潜到这个农舍的周围,士兵们在周围分散布防之后,他和马丁上校则进入了这间农舍。 马丁上校四十来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是从英国本土过来,据说是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作战研究室的一名军事专家。来到这里主要是研究中国军团,想出破解中国军团的作战方法。 中国军团的崛起给英国远征军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中国军团与传统的军队不同,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他们采取的战斗方式,包括战略战术,都让人意外。强大的英国远征军在面对中国军团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 但是英国毕竟是一个老牌军事强国,军事系统非常健全,各军事研究机构纷纷对中国军团进行研究、破解,企图找到克制中国军团的方法。 只是,英国方面还是缺少直接有力的情报,比如说中国士兵的枪法厉害,但是到底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比如说他们一百米内的射中率是多少?一百五十米的射中率又是多少?他们最远的射程是否一样有很高的射中率? 马丁上校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但是前线的部队没有办法告诉他,因为大多数能够近距离接触中国军团的士兵的英军,大部分都被打死了。而侥幸未死的人,说的话往往又有夸大的嫌疑! 马丁上校是一个严谨的军事科学家,所以他要进行考察一番,而约瑟夫中尉是受命保护他的人身安全的。 马丁上校是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学者,他选择在这间农舍作为观测点,只是因为这里地势稍微高出其它地形,容易观测。但这很容易暴露目标,如果被中国人看到这里有动静,一发炮弹就可以将房子炸掉,将他们送上天去。 但是,安全问题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因为安全是由约瑟夫中尉负责的,是约瑟夫中尉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他---著名的军事作战研究专家马丁上校。 约瑟夫中尉来之前也劝说过,但是马丁上校却说,“中国的《孙子后法》有说,出其不意,反其道行之,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问题是,我们要对付的是中国人,连你这个英国人都知道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又怎么不知道。他们可是从孙子兵法的故乡来的。” “那可不一定,他们只是一群劳工,甚至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一个,如何得知孙子兵法的精要?”马丁上校说,他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傲慢找借口,“这是命令,约瑟夫中尉!”马丁上校加重了语气说道,他是专家,也是一个贵族,军衔又是上校,他决定的事情,不是约瑟夫这个低层出身的中尉可以左右的。约瑟夫中尉只是他的护卫、他的仆从,只要听从他的命令就行了。 一个通信兵把一条电话线拉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