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局势变化 (第2/2页)
的炉灶 外,连半个士兵都没有。 营地中央,众人脸上疑惑更重。 “果然走了! 张丰毅皱眉道:“大家怎么看? 查过附近,陈老将军确定道:“看这里的布置,对方并不是匆忙离去,应该是 有计划的撒退,而且还特意选准了时间,想要避过我们的耳目。 “那他们的目的又是想干什么呢? 丁毅摇了摇头,不解道:“最开始,朝廷大军过来就想要攻打我们,可是他们 后来却一直按兵不动,现在为什么突然就走了? 不只是丁毅,其他人也想不明白,朱康景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龙俊嘿嘿一笑道:“算了,既然想不通就别想了,管他什么阴谋诡计,我们靖 **还怕他们不成。嘿嘿! “不怕他搞东搞西,就怕他不来。 “就是,到时候打得他们娘都不认识。 “这些军备可不能浪费,叫兄弟们全部搬回去。 “甚好甚好! “哈哈哈哈—” 两天后,京都皇城。 朱康景正坐在金奎大殿之上,手中握一卷丹书,上面记载着两广总督整整一百 多条罪状。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自从总督府被血洗以后,朝廷管辖的各地官员纷纷上书 不断,零零总总全都是参告骆奎的奏章。 朱康景手中拿着的就是其中的一份,乃是由兵部尚书孔毕牵头,联合了三十多 位朝中大臣共同所奏。 下方,孔毕偷偷抬头瞧了瞧皇上的表情,却是一脸淡然,瞧不出任何端倪。 皇上没有表示,众位大臣自然不敢随意开口。 大殿沉静,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多事之秋啊! 朱康景一声长叹打破沉静,只听他喃喃自语道:“陕西的贼匪猖撅,靴胆一族 形势逼人,。必国番邦亦不安分一还有江湖之乱,各方势力之争一你们乃国之重 臣,倒是说说看,该如何处理为好?”最后这一句话,却是问向下方的众位大臣。 “这一”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 尽管朱康景语气平静,可是这些大臣们依然能感觉到,背脊处生起那一丝淡淡 的寒意,这个问题叫他们如何回答是好? 朱康景所说之事,哪一样不是关乎天下的大事?可谓牵一而动全身,若是回 答不当,豁或方得人头落地。 气氛更为凝重! 孔毕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本想借着这个机会,将骆 奎一次性扳倒,可惜他还是没能看清楚大局一骆奎经营两广这么多年,根基异常 深厚,如果能动,朱康景又岂会迟迟不动手?自己现在这样把矛盾挑开,却是令朝 廷与广州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 这件事情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兵变,直接威胁到江山社视,那后 果一 越想到深处,孔毕越是觉得心悸,急得满头大汗。再看皇上刚才的反应,他顿 时觉得深陷冰窟之中,恨不得冲上去将那份问罪丹书抢回来,狠狠塞进自己嘴巴 里。 可惜,现在后悔已是无用。 “报—” 一声宣告打破气氛。 大殿外,一名士兵跪地将一封信笺信举过头顶道:“启察陛下,伏威大将军传 来捷报二,, “捷报?哪里来的捷报? 大殿中一阵喧哗,众大臣相互看了看,眼中尽是茫然。 伏威将军不是在边关驻守吗,最近没有没战势啊,怎么会有捷报?难道伏威将 军把边关打下来了? 这也不对啊!上次传报还说边关高手众多,根本就无法攻破,怎么现在一 殿上众臣纷纷猜疑,全部的目光都汇集到一处,就是那份突如其来的捷报。 太监接过捷报,递上道:“皇上请过目。 朱康景没有接过捷报,只是淡淡开口:“念。 太监闻言,振了振精神宣读道:“吾皇庇佑,蓟州大捷,五万将士千里奔袭 攻占蓟州,靴胆兵败,退守永平一落笔太叔元,天武十年二月廿。 非常简单的一份捷报,没有士兵伤亡的数字,没有表功显耀的词汇,但其中却 陈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靴胆兵败,退守永平。 朝廷不正在和靴胆族商讨议和之事吗?怎么会突然打起来的? 所有人心里都在暗自打鼓,不过看朱康景一副神色自若的表情,看来是早就知 道此事,说不定这就是他一早就安排好的。 聪明之人稍稍一想便透一什么助守边关,什么攻打大同,那只不过是一个骗 人的幌子,好一招声东击西之策! 可他们却又想不明白,朱康景怎会事先便安排好棋子?他怎么知道靴胆族会入 关山海? 看着龙椅上高坐的国君,众人实在猜不透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 也许,这就是世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