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长白洞仙 (第2/2页)
看他是个好人,于是终于把前主人遗物交给墨羽,放下了背负许久的重任。 看着那野人的背影,再看看墨羽手中的竹简,我和老纪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激动兴奋,看来,这个秘密可以解开了,距离我们的目标,一定会更近一步。 墨羽起身远远走开,只招呼了我和老纪,其他人也很自觉,并没有跟着过去,于是我们三个人凑在一起,小心激动的翻开了那已经黑褐发亮的竹简。 这竹简不知用什么线连缀成片,不知已经多少年月,连上面刀刻的字迹都隐隐有些模糊,那绳线依然坚韧不断,其中有一片上面刻着四个字:留予有缘。 于是我们就从这一片竹简开始,专心致志的看了下去。 “余,无名之人,自号长白洞仙,于世无功,于人无缘,悲兮哀哉。只隐于此间百余年,忽忽岁月而过,不期大限已到,纵有成仙之望,却终究不知身后如何,此间山深水险,常有四凶兽作恶,余虽淡于世事,身畔怎容此等伤生害理之有悖天和之物,故逐一伏之,又设法阵于此,以慑四兽,但有不轨,余须臾即至。” “然人寿有限,余常思百年之后,此四凶兽无人制伏,恐酿为祸,又欲诛杀,心却不安,幸喜其中一黑狐参破天道,顿悟而去,一巨蟒堪破天机,化龙而升,余下一蟒亦心向往之,不再为恶,幸甚至哉。” “四凶兽虽已去三,然余下之白狼,最是jianian恶,余有心诛之,怎奈其收敛恶迹,只在洞内潜修,毫无破绽。余思天道向善,终不能无由诛杀,故任之所为,但望其终有顿悟之日,得成大道,不枉其千载修行之苦。”
“后,余自思时日无多,又恐此四凶地又生妖患,故耗尽修为,令此法阵千年不休,或可保千年平安,待千年过后,又是一番世界,后世自有高人隐者,无需余枉思多虑矣。” “此四凶地,分于四处,各有远近,余命之一为破天崖,一为化龙洞,一为盘龙地,一为狡狼窟,有缘者至此处,见余之遗简,当谨而慎之,观此四处若有妖氛重生,盼以苍生为念,诛之。” “余之所学,乃幼时偶得天书半卷,穷一生之力,仅得皮毛之一二,近常思赠予有缘,又思自古宝物为患,世人为之纷争不休,反成祸乱,不若毁之,断人之思恋,虽心有余憾,也替世人成全。” “唯有此处两野猿,奉余为主,早晚恭顺,数十年不曾懈怠,余留有两枚仙果,采自深山神树,二猿啖下,可化毛开智,在此山中修行,终有得成大道之日。又有宝剑一支,留予后人,此剑无名,余前半生佩之行走天下,宝剑灵动锋锐,原应侠者佩之,以平天下之事,余不欲永封古洞,故赠有缘,万望善待之,勿负余之所托。” 我们三个人一口气看到这里,已经是心动神驰,无限向往,这位长白洞仙,不知何年何月之人,竟会有此等道行法力,难得的是心念苍生,有大善之举,这样的功德,相信足够让这位先辈得成仙道了。 只是,当我们再往后面看的时候,却看到了一片残简,只剩指头大小残余,少了大半,仔细看,竟像是被人故意毁去一样,不知是什么缘故。 我们相视半晌,苦思无解,于是索性不再多想,继续往下看,大抵世事多是如此,所谓十全九美,万事本无完全,能得到这竹简已经大是有缘,想必后面的内容天意不该让我们看到,于是释然,不再纠结。 但是再往后面看,却是让我们暗暗称奇,如果说前面的竹简讲述的是这位长白洞仙的遗言和托付后事,那后面的内容就是他前半生行道天下的事迹,其中之功丰绩伟,波澜壮阔,固然让我们激动不已,心中向往,甚至热血澎湃,但直看到最后,这竹简上记述的一件事情,才真正让我们大吃一惊。 那是发生在宋朝末年,金国鼎盛时期的一件事,墨羽看了倒没觉得怎样,我和老纪看了之后,却都是恍然大悟,心里激动无比,老纪更是忍不住要欢呼起来,我们前面经历的许多未曾解开的谜题,顿时都有了答案。 因为,这位长白洞仙,居然就是在金国地宫里面我们听到的,金国大将粘罕所经历的那件奇事里面的人物,送给粘罕轮回宝鼎的道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