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_三、文明都会(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文明都会(上) (第5/7页)

是东西,但毕竟救了我和徐庶。说起来,真该感谢我这位义妹才是。

    徐庶看我一眼,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什么,转一下眼珠,却说起献帝密诏之事,并让我再次展示。不过怕他看出破绽,看过之后就让我收了。

    伊籍喜出望外,道:“襄阳本身就是人杰地灵,近年又多入名家高士,正是人才鼎盛,俊彦如云。主公有此密诏,何愁无人辅助。”

    徐庶道:“我和主公这次南来,不去它处,先到襄阳,就是为了襄阳的人才啊!”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份单子,名为“襄阳百杰图”,让伊籍看看有什么疏漏没有。

    伊籍仔细看过一遍,连连点头:“主公,徐先生所列这些人,果然都是襄阳城中最有用、却也最没用的人。”

    看着我惊讶的面容,徐庶解释道:“他们都是可以大用的人才,但刘表,却只将他们都养起来,根本没有使用他们的任何打算。所以他们只能什么事都不做,比一般的人反而更加不如。是不是,机伯兄?”

    伊籍道:“正如元直所言。”他忽然双目放光,大放异言:“主公何不就此攻夺襄阳?这地方倒乃是可安身立家之所,刘表软弱,取之不难,伊籍愿结群党,以为内应。”

    我忙道:“不不,伊兄,稍安勿躁。我和元直,现在只是想搜寻一些襄阳的人才,暂时还不想惊动刘景升。”心中苦笑,这人年纪比我们大了许多,按说应该更加成熟才是,可是这性子却反而更急。

    伊籍想了想,无奈地点点头:“嗯,也是,主公初到荆襄八郡,先积蓄些力量也是必要的。”

    这时,忽然咚咚声响,府外有人敲门。

    伊籍皱眉道:“谁这时候来啊?”出去开门,不一刻回来,笑道:“原来是董兄急不可耐,要来拜见主公。”他身后跟着个人,三十七、八的年纪,身上穿着法冠绛服,却是官员打扮。

    我和徐庶都站起迎客。伊籍介绍道:“这是我们襄阳的董恢,字休绪,现在是我的顶头上司,东市令长。他听说主公在,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赶过来了。”附在他耳边,告知他我和徐庶的身份。我耳尖,还听到密诏之类的煽动性语言。心想:“又是那百杰图里的,哦,对,他精通律法。”

    董恢脸上现出震惊表情,失声道:“那就是陛下的江南钦差特使了?”

    伊籍得意洋洋,道:“那还用说。”

    董恢急忙整冠理服,磕头参见。

    老这么干,我可真受不了了。徐庶看看我脸色,急忙把他给拉了起来,道:“现在都是一家人,大家随便坐着谈吧。”

    董恢站立,忽然想起:“伊兄,我刚来之时,似乎见文长在杂肆与人斗鸡,因为走得仓促,忘了叫他。是不是叫他一起来见过主公?”

    伊籍犹豫一下,摇头道:“先别叫他了。我原来曾跟他说过,他似乎不是很有兴趣。”

    董恢笑道:“他昨日和一个蛮子斗鸡,输了许多,晚上跟我借钱的时候,还直问我,伊先生说的那个有钱的主公什么时候来啊?”说完这句,忽然醒起我在,顿时张口结舌,诚惶诚恐起来。

    文长?我心下一惊,强自镇定地笑道:“董兄不妨事,现在是在伊兄私宅,大家随意些比较好,你们二位比我大,叫我阿飞就好。嗯,那位文长姓什么啊?”

    董恢正色道:“董恢已立誓效忠主公,自当遵从主臣之礼,岂可随意?”

    我摇摇头,心道:“你们都这么一本正经的,我可不喜欢,浑身上下都难受。”也顾不上再说什么,继续追问我关心的问题:“那位文长是谁啊?”

    伊籍道:“主公,文长姓魏,名延……”

    啊!真是他?那个一心追随刘备,为此不惜两次叛卖主人,后来屡遭孔明猜忌,倍受争议的蜀国中期第一名将魏延魏文长?我差点惊呼出声,好在想起现在少卖弄自己的先知本事最好,才勉强忍住。瞪了徐庶一眼,心想:“襄阳这帮人里,以这魏延最是拔尖,怎么你给我的名单里,却单单没有他?”

    徐庶歪歪嘴,心想:“一个小混混而已,这种人襄阳城里多的是。伊籍也忒多事,竟然拉了这样的无赖入伙,当我们是黑社会啊?”当日许都在我家里,大家一起谈论臧否人物之时,他对伊籍的眼光就不以为然,现在当然更加看低三分。

    可是我知道魏延的分量,立刻挺身而起:“董兄,我随你一道去见见他。”

    徐庶、伊籍俩人都是不大想去的,但见我起来,也只能跟着爬起来。董恢喜道:“主公礼贤下士,可比周公吐哺。不过,以后万不可称我为董兄,以免颠倒主从之序,理法不合也!”

    我忙道:“是,是,董大人请。”忽然想起屋里这俩人都还没封官许愿,心想:“要不要先封一下?”看看徐庶,徐庶摇头,意思是不到时候。

    我想想也对,等魏延来了一起封吧。

    董恢对我称他为董大人似乎也不满意,想想也没什么合适的,暂时就这样吧。耸耸肩,当先出去引路。

    进了东市门,门卒见市令长亲自引路,不知道我什么身份,一齐肃立,低头不敢乱动。

    我心中暗想:“这董恢治属,倒很不错。他精通律法,以后可以做我们的廷尉,现在该封他什么官呢?”廷尉是九卿之一,主管司法。我目下还没自建王朝,可不能这么乱封一气。

    我一边走,一边四下看看,道:“襄阳之市,真是盛况空前啊!”

    董恢摇头说道:“现在这都算不得什么。二十年前,我曾去过洛阳,那里的东西二市之繁荣,令我目为之眩。想那时的京都,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他一边说着,一边眼望远方,极是憧憬怀念的模样。说到最后,忽然伤感痛恨起来:“可恨董卓恶贼,不但祸乱朝纲,荼毒百姓,还竟然一把火把这些全都烧毁!”

    伊籍也叹息道:“休绪就是思念昔日洛阳二市之盛,才专门要求来做这东市令长的。我大汉乱世十余年,各地均废,惟有襄阳之市独盛,甲于天下。董大人居功甚伟。其实以他学问,在此等小市,实在是委屈大才啊!”

    我心中明白,伊籍是告诉我,不要因为董恢担任这市场小令而小觑了他。严肃道:“商市和田地一样,乃国之命脉,岂能以‘小’称之?”心想:“再过几千年,农业早完蛋了,可商业却越发兴旺,这种事恐怕你们难以想象。”

    董恢脚步似乎忽然间轻快了些,笑道:“不知文长今日要输多少文钱呢!”

    伊籍道:“没把你才给他的那身布襦输掉就算不错了。”

    董恢苦笑一声:“我家也只有两件,老母体弱,这件文长要输了去,冬天我也没法管他了。”

    伊籍哼了一声:“你是他姑父,也该说说他了。这么大的人,别老这么胡天胡帝的。”

    董恢叹道:“他父母死得早,从小就是阿韵照顾他。要不是阿韵前年故去,文长也不能这样。”

    伊籍道:“你就是太念旧,才会这么惯坏他。”

    董恢苦笑着,不再说话。

    我心想:“原来你跟魏延有亲戚关系。不过襄阳之市如此之繁华,你却要把自己过冬的布襦给侄儿穿,也真够清廉的。”

    襦,是一种及于膝上的棉夹衣。一般朴*家,冬天用布帛做襦穿。有钱人就用白色细绫做襦,称为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