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忍者世界(下) (第1/2页)
真实的忍者世界,和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我不禁在惊叹之余,也无奈摇头道:“那么如你所说,忍者的忍术什么,完全是后人的艺术加工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忍术?” 黄觉民摇头道:“也不尽然。忍术确实存在,只是其内容被后人加油添醋了。在冷兵器时代,忍术确实是独树一格的技巧。比如忍术中颇为著名的‘鬼隐术’,本来是一整套跟踪与反跟踪的技巧。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在闹市中跟踪敌人而隐藏自己,确实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已经各种符号标记、工具的辅助。后人却把‘鬼隐术’描述成了诡异的隐身术之类的东西,确实可笑得很!但是,川上启喜这个人,确实给了忍术很多全新的定义……” 黄觉民所讲述的忍法系统,其实可以大体分为两大块,“体术”和“忍术”。 所谓“体术”,是对身体的强化训练、协调身体各个部分,从而尽可能地激发人体的潜能。 黄觉民到了日本的第三年,开始在浅野明政的指导下,进行走竹竿的训练。起初的目标,是立于滚圆竹竿上而不滑倒,等他平衡能把握得很好之后,浅野明政便将竹竿升离地面三尺左右,让他继续走竹竿,直到练到行动自如。随后,继续增高竹竿高度,直至三四十尺高度为止,至此身不畏高,翻腾跳扎,如履平地。具备这样的平衡能力后,才能在屋顶、墙头及树木上行走如飞。 这一训练过程,黄觉民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气讲述着,其实其中充满了凶险和残酷。每天都有孩子从十三四米的竹竿上摔下,轻则残废,重则身亡,能留下来的都是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人。 在平衡能力训练之后,更多残酷的训练等待着这些孩子们,如跳过插满刀片的绳子,训练后期做危险障碍跑,跑步途中布满许多危险的障碍物,身法稍有不灵或反映略有不敏,即受障碍物致伤。 不管是炎炎的烈日,还是萧肃的寒冬,这种训练从无一日休止过。 起初,黄觉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悲伤,眼看着一个个从小的伙伴都死在自己的眼前。 但渐渐的,这种畏惧的心态逐渐变得冷漠,在忍者的眼中,至高法则就是自然界的弱rou强食,与其技艺不精而死在敌人手中,不如奉献给自己未完的训练目标!! 我对于忍者的训练体系特别好奇,打算适当用在自己的日常训练之中,故此,在这一方面我文的特别仔细,在这里也分享给感兴趣的读者们。 忍者除了以上的“体术”训练之外,还要训练诸如持久力、力量之类。 持久力的训练分静、动两种练法。静练法:双手挂于树上,支持全身,地上则放满暗器,要求练者决不能松手跳下来,动练法,采用基本的长跑功夫,要有跑五六十里的耐力。一个优秀的忍术高手,加上跳跃,可以每日跑一百五十多里,相当惊人!至于力量训练,早期的忍者大都使用负重的拉力训练,但是在现代的各种锻炼器械的帮助下,这种训练效率被大大提高了! 接下来就是体术中的各种特殊技巧训练,诸如潜水屏气、徒手搏斗、剑道、暗器、化装术、药物术、施毒解毒术、听力嗅觉训练……且要有高水平的忍饥耐渴的野外生存能力。 通过这些死亡率极高毫无人性的修行,忍者从精神到rou体都实现了超人的飞越。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战斗力。通过“体术”的训练而幸存的忍者,个个都是一部绝对可靠的全功率战斗机器。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土遁术”。其实,根本没有土行孙那样在土中穿行的技术,只是训练到手脚异常灵敏,纵跳奔跑能力很强,能够借用各种房屋、山石、障碍物,实现快速的跑跳逃逸,在人未发现他时,忍者便已一纵即逝了。这项能力在中国词语中冠以飞檐走壁之称,实是靠长期的跳、抓、登、越功夫才练出来的。由于忍术高手诡秘的行动,隐匿的行踪,人们又称这一招为“无形术”。其实,这一技术,和现代流行的“跑酷”,极为类似。“跑酷”发源于现代的法国,而法国,据说是二战结束以后,川上启喜在海外设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