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_第一百五十九章 别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别离 (第2/3页)

和蒋琬好好的配合,并且折服那些益州人中的桀骜难驯之辈的。毕竟马谡的智力之高,在历史上可是连诸葛亮都连连称许的,而蒋琬也是蜀汉四相之一,两人的合作,当然能够给益州带来许多的变化。

    最后邓瀚自是要将杨洋也派出去,不过此时的他却是拉着杨洋一同北去长安,他要让杨洋在长安也设置一个分站,毕竟将来长安定然是刘备北巡之时理所当然的地方,这里的安危,情报收集才是最为重要的,其重要性会随着雍州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

    建安十六年八月十五,汉中之会圆满结束。继后数日内,当初从三面聚来的人群,如今却又从来处而归去。

    不过来时的提心与忐忑,却是变作了此时离去使得满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即便是留下来,要待在汉中的刘璋却也开始了他享受的生活。

    待到了九月初的时候,邓瀚和杨洋两人却是经过了一番胜似闲庭信步的长途跋涉,终于赶到了长安城下。

    此时的长安城已然和他离去时有了太多的变化,想他离开时,仅仅只有长安城内有不足五万的人口,每天的那袅袅炊烟升起,在硕大的长安城中却是显不出什么来的。

    而今还没有赶到城下,就在长安城通往四面八方的大道上,时不时的能看到往来的行商或是路人,继而再倒了城门之外,先前只觉得孤单的城门处,门口自是铠甲锃亮,兵器耀眼的城门护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神情严肃的查验着来往的人群。而在城门上的每个垛口处,自是一片的旗帜鲜明,那象征着刘备军对长安城的占有的墨绿色军旗自是迎风飘扬。而往来巡视的军士们也是形象威武的很。

    就在邓瀚还在打量着城池,就快要引得那些城门处的护卫上前来探问的时候,便见有两个身影,猛地窜到了邓瀚的眼前,并一把就将邓瀚的左右手个扯住。

    其中的一个未曾开言,却是已经眼圈见袖,一副文士装扮,看他的样貌,却是快有一年未见得周不疑。

    “少爷,你可想死我了啊,你怎么这会儿才回来啊”虽然是一副文士装扮,可是此时的周不疑一点也不斯文,毕竟他也是和邓瀚,孙尚香两人都是修习过功夫的,“每次听到你去了那里,那里有什么事发生,我们的心可从来就没有安稳过啊,下次,你可不能这样了啊,要不然,下次你走的时候,也带上我吧,少爷”

    “呵呵,不疑,我这不是平安无事回来了”对于周不疑的话,邓瀚却是知道他自是关系自己的安危,当然他还是对于上次去凉州,只是带着邓艾的事情,很是不满的。

    另一个抓着邓瀚手的人自然便是邓艾,“是啊,少爷,我也很想你,你说你要走也不带我,害我在你这段时间不在的日子里,可是经历了一番非人的遭遇啊,你看看我这脸上,还有这身上,都是因为你,让我才遭受到了这么大的苦难,所以今后要是有事的时候,你更要带上我啊,少爷”

    “呵呵,这又是怎么了,我不是想让你跟着元直师兄学着做事么,我不是曾经告诉过你,要成为一个名将,先要会懂得计算手上的资源开始啊”邓瀚倒是向邓艾说道。

    “少爷,你别听邓艾诉苦,他哪里那是诉苦,不过就是觉得这一次跟着少爷去了一趟凉州,自觉的很有了一番长进,硬是拉着我一个文弱之人,要比武,还说是少爷门下两弟子的一年考试!结果当然是我打不过他,不过是夫人觉得既然是考试,怕我们两个比武不公平,特意的给他先来了个测试,以考校我们两人的战力对比,然后才能安排相应的级别,因此,所以,邓艾就是这样了”

    此时的邓艾倒是胳臂上,腿上有几处木器的磕碰淤痕,却也并不严重。

    “行了,行了,周不疑,你就别揭我的短了,少爷你还是赶快回府吧,之气徐军师已经说过你就要回来了,可是你耽搁了这么久,少夫人这两天都已经有些不善了,每天对着我们两个都不是什么好脸色的”邓艾却是说道。

    三个人这一番在城门处的吵闹,自是引得城门护卫举步过来,一旁的杨洋却是上前,拿出了表明身份的号牌,为邓瀚三个人作者解说。

    在一旁众人的注释中,随后邓瀚自是被两个家伙吵闹着拉进了长安城的大门,杨洋自然随后而来。

    一步入长安城,邓瀚才真正的感觉到了此时与他离开时的长安城,确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阵阵让人惊讶的叫卖声,街道两旁无数看上去都不过是仓促间赶制的店铺都已经在开始打开店门,招呼着往来的行人。而大街上却也已经有不少的行人在穿行其间,一队队往来巡查的兵士也都是尽忠职守维护着长安的治安。

    沿路走来,邓瀚自是能够感到此时长安城展现出来的活力,想象一下如今这般变化,却是多亏了当初张鲁的睿智决断。从汉中至少带走了不下于十万户的百姓,想此时的每户人家,可不像是后世的一户三人,故而这十万户的百姓,粗粗算来,那便是不下于五十万人。

    当然这个数量的人口就是全都迁进长安城,也不比长安鼎盛时期的户口数,不过想象一下自汉末动乱以来,这西凉之地,那有一个城池会有超过二十万的人口。

    即便是号称人口最为繁盛的宛城一代,在汉末的动乱中,原本一座完成便有百万人口,大乱一起便剩下不足二十万人。

    随着张鲁北来的人们自然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以及需求在长安城中或者附近安家立业,况且为了将这些百姓都能够妥善的安置,原先留在长安的数万名荆州士兵也在关羽和徐庶的指挥下,给百姓们建造房屋,为他们设置临时的安居点,然后对于百姓们的生存之事也是做了安置。毕竟此时的长安城以及雍州所需要的就是人口,这些人口此时便是关羽他们将来发展的根本,对他们好一点便是为他们的将来发展更添了一番保障。

    故而长安城的关羽和徐庶两个人自是热情以待,而他们这样的表现,倒也显得张鲁之前的选择正确,也使得众多的老百姓在感谢张鲁大德的时候,也对他们在长安以及附近地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当一旦人们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希望的时候,他们所能发挥的能力确实近乎无穷的。此时依然进入了深秋之际,不过为了来年的田地里能有个好收成,在徐庶等人的规划下,自是要趁着今年田地里还没有什么种植的时候,抢先的修缮水利设施。

    有官府的号召,又有兵士的相助,倒也让长安附近很是掀起了一股子热火朝天的气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有大片的荒芜之地被重新的开辟成了良田,又有无数的沟渠水道被修缮的为之一新,虽然今年看来已经不可能有什么收成,不过有官府每天的赈济支持,还有看到从他们手中渐渐的开垦出了的一块块的田地,一片片的梯田,却是让他们对于来年的日子有了美好的憧憬。

    不过这些事情,邓瀚自然是从邓艾那里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