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_第四章 隐见风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隐见风雷 (第1/4页)

    所谓关山万里,除了地面上的山高险隘相阻之外,更多的不过是人心上的隔阂。去看看小说网。

    像雍州和司隶两地之间,至少也不过就是一座潼关震锁,便将两处地方化作了几乎不怎么来往的两方势力。

    不过对于那些高高的飞在天上的鸟雀而言,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伸展着它们的翅膀,扑棱棱的借着空中的浮力,自是天高任鸟飞。

    此时的长安城却是更见宏大壮阔。这却是这几年来关羽,徐庶,马超,邓瀚等人努力为之的心血所在。

    自从前时张鲁从汉中出,而携百万人口充塞雍州广袤之荒芜,雍州便开始了大力发展的步伐,而后自刘璋驻跸汉中,为了让雍州重新恢复大汉西都之威仪,自刘备军中上下人等积极为雍州的人口而做思量。

    汉中人口已经不再稠密,但是益州和荆州的人手还略有多余。于是乎,在益州的黄权,张松,王累,等人便开始将益州的百姓中不能存身与当地的便被护送到了雍州,更有广汉太守张肃为响应其事,将自家族人也分做一部分,前往雍州定居,还有建宁的李恢,巴郡的严颜和甘闲等人也都各自有族人前往雍州为其事。

    除此之外,自马岱另建一军为凉州雍州境内的丝绸古道护军之后,随着实力的增长,他们却是开始领兵西进,将沿路上的许多地方给加以靖平,而西域各地毕竟各族人之间好杀彪悍,自有那不少忍受不了如乌孙,西部匈奴等强势诸放实力的众多小部落不得不内迁之凉州,而这些人见到自从刘备具有了这些地方之后,却是政治清明,百姓们安居,自也有心定居。

    同时由于丝绸之路的恢复,单凭这一条可以带来无数财富的古道,便有荆州,益州,许多的商人愿意迁居到雍州。

    总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故而随着这两年来雍州等地,恢复了一些前汉之兴隆之势,便不用人们前去宣扬也有不少的人来雍州寻求生计。

    虽然此时的刘备为了更好的发展,并不能将长安城完全恢复到他的鼎盛之时,不过如今这里却也渐有了几分古都的神韵。

    于其城外,渭水汤汤,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酉,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

    而城内此时虽然上没有万邦来朝的气氛,不过已经算的上市游客如织,不管是从巴蜀,又或者荆州,又或是从西域凉州的人物风情,此时都已经顺着丝绸古道,雍益荆州的百姓迁移在这座新生的长安城内得以见到。

    而城内历经了近四百年而下的故宫颜色,自然早就没有了形迹,毕竟先有董卓乱军为祸,又有曹cao东去之时的无情,却是故物一去。

    然而如今在那些空地上,也正有这新生的宫殿在建造之中。已经升为刘备麾下大匠作,统领刘备手下诸多工匠的马钧自是正在为长安城中添置宫舍。毕竟襄阳虽好,不过终究没有皇家气派。

    而刘备在这里预先造宫殿,未尝不是为了将在许都城中的天子做准备。当然对于刘备的这番心思,大家也没有什么阻碍之意,不过这个时候做这些事情,也不能太过铺张,毕竟刘备势力还有限,即便是没有了战事的牵绊,荆州以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着力发展的政策,使得原本地位最为地下的商人们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能力,给刘备的这五个州都带来太多的钱赋税收。

    另外又有丝绸之路的恢复,也为雍州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不过这些收入,如今在除了维持日益增大的军备开支之外,还在新纳入手中的地盘上增设了许多的学堂,医舍,为民众而服务。

    当然这些还在其次,这几年来一直在恢复的郑国渠,虽然已经开始为雍州发挥了一定的灌溉能力,可是比较而言还有许多能够开发,还没有能够开发出来的地方;以及为了让五大州联系的更加紧密,这些年来却是道路开发的工作也在持续的进行之中。这些可都在消耗着刘备手中每年收获的大量钱粮。

    不过而今的长安城,却在这些辛苦的劳作之下,变得更加的富丽堂皇,而其中的几位首要人物,却都渐现了疲态,当然除了其中的邓瀚。

    毕竟关羽如今已经过了五十,徐庶却也快要五十了。而邓瀚不过二十五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而且这几年没有什么战事的情况下,刘备给邓瀚的职位便是雍州别驾,虽然关羽为雍州牧,徐庶为雍州刺史,然而两人一个管军事,一个要掌控全局,邓瀚却是不得不以别驾的身份,从事雍州的政事,不过虽然事情不少,毕竟邓瀚最会偷懒的名声如今在刘备的麾下却是已经无人不知。

    他毕竟虽然能够时时掌权,然而最不希望揽权,毕竟从后世而来,许多的管理上面的书籍,还有讲座之类的事情,他是见过太多的。

    且不说邓艾和周不疑这两个他身边的跟班,如今也都是十**岁完全能够排的上用场的有才之人,就说邓瀚到了长安之后,却是从天水给挖来了杨阜,尹奉、赵昂等一众人为他之辅,并且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将手上的大权下方,对几个雍州出身的人物自是完全信重,其中更是以杨阜为重。

    本来徐庶等人还担心邓瀚这又是想拉他入伙,只为了偷懒一些。毕竟先前的大家都没有听过杨阜等人的事情。

    不过,渐到后来,邓瀚每次有事只是过问一下大概情形,便交给杨阜去处理,居然是诸事咸宜。更因为杨阜等人都是雍州本地人,对于当地的情形更为熟悉,结合了荆州新政之法和雍州的实际情况结合之后,却是将雍州短时间内治理的竟然不下于汉中,虽然比不上有诸葛亮的荆州,然而却也相差不多。

    本来还有些差异的徐庶却是联想到他这位小师弟的过往轶事,便不再以之为异。毕竟如今的杨洋,李康,邓艾,王基,姜叙,王平等人已经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英才,如今在雍州再发掘出这么一个杨阜来,自是不足为怪了。

    就在邓瀚这般调教雍州之事的时候,他倒也公私兼顾,又给家里添了个儿子,自是让已经快要七岁了的邓乐儿很是高兴。

    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从许都方面却是传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

    那便是天子发疯了

    顾不得此时在家中娇妻佳儿,邓瀚却是不得不急忙的将手上的事情交托给杨阜,并让徐庶把关之后,离了雍州回襄阳议事。毕竟被刘备委以雍州从事之后,他身上的中司马府的司马之位却是依然保留着。

    而在邓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从襄阳也一并传来了让他回襄阳的指示。

    一路上的邓瀚自是行色匆匆,从长安过子午谷,到汉中顺汉水而下襄阳。不过这一次跟在邓瀚身边的两个小子却都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摸样。

    “文直,看你那副样子,还真是好笑啊,这一路上都不知道你偷笑了多少次了,真是没见过世面,想你这样,照我看,你还是到了襄阳就先回府,不要跟着我们去许都了,免得丢了少爷的脸”邓艾却是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教训着周不疑。

    “切,士载,不要以为你跟着少爷跑了一趟凉州就变的有多了不起,若是当年是我跟着,定然能够给少爷更多的帮手此次要去许都,就是轮也该轮到我去,你这小子又掺和什么劲儿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