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_第三十一章 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变化 (第2/4页)

思之”司马懿却是听得曹丕问话之后,双目间神光微闪便故作微闭之状,他却是已有定见,然而此时的他却是不知何故,没有话。

    不过他身边的吴质,却也颇有急才,这时候不见作势,吴质便开口道,“且让在下为公子试解当下之事”

    “季重但说无妨”

    “此时的情景,并不在于丞相之意若何,毕竟丞相既然允了董公仁之意,恢复了五等爵位,这些本就是大汉高祖便处异姓王之后做的决断,自然已经表明了丞相晋身之意,然而臣下虽然纷纷举荐,进表,可是天子却是受表而不纳,却是因为此时许都之中还有人不愿见这等事情生”

    “当然天子之意我们要尊崇,不过丞相之功德已经是功盖寰宇,德配天地,天子自然也不是冥顽不灵之人,总是会让我们如愿的可虑之人,不过是那一位罢了”

    对于吴质的分析,司马懿自然是能够想到的,不过他虽然隐忍,然而对于曹cao麾下的一干前辈功人,还很是敬仰有加的,那些前辈能够成就了如今的曹cao,他们这些能够享受到余荫的后进之人,或者因为彼此理想所在上有些差距,定然会渐渐的有了直接的冲突的时候,可是司马懿却也不想因为这些,而让自己的手上沾染到那些人的性命,即便是到了那些人影响到了他们一方所代表的利益的时候,毕竟他可以忍,而他身边的这些人中却是总有人不如他的稳重的,或许这位丑人便是其中之一。

    “可是那位如今早已经不理朝政事多年,于这件事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却是陈群话道。

    “从长文先生这两句话中,便能看出那人的影响了,有长文先生为榜样,自然在许都城中存在许多当初深受那位恩泽之人,即便未曾与之有过过往的,却也大多数知道那位的功绩如何,而今见到那位的情势,总是会有些同情弱势之人的想法存在的如此说来却是于我等的大事不利啊”

    “有那位在,自是丞相大人也会有些碍难的既然如此,公子也该为丞相大人分忧的”说道这里,吴质的语气却是有些暗暗。

    “去了他,或许会让有些人心怀站站,而与此同时却也会让更多的人知道,雷霆雨露,却都是恩出于上,丞相待部下之恩义过甚,也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丞相不仅仅有恩,却也不少威凛天下。”

    话说到这里,在座的几个人自然都明白了的吴质所说之人,也都知道了吴质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为何,可是以如今的形势而言,虽然抹去那个人,说来也很是简单。

    已经不在朝廷之中,又是平生很自谦的一个人,除去他顶多几个刺客便足以,不过以这么下作的手段,即便是吴质提出来,其他的陈群,司马懿自是不会同意的,就是曹丕却也不会答应。

    毕竟若是那般情况下,为曹cao治下的百官却是会树立一个极为不好的榜样,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弄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至于恩出于上的意会之处,全都化为了对于上面的畏惧。而且一旦动用刺客,不仅为朝政的安稳多有影响,却也会引来群起效仿,彼此以刺客对刺客,总会是但又开端起,便少终结日。

    几个人自是又暗自商议,尽管有了目标,然而如何行此事,却还是个麻烦,而司马懿今日却是表现的很是沉默,毕竟他虽然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不过他却是还想着通过自己的才能来达成自己的愿望,而且他秉性沉稳隐忍,故而这一趟议事,自是吴质大为表现的时刻,毕竟这位吴质,吴季重,在他的乡人之中便没有多少的名声,干这些事情,却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负担,向这样的没有多少道德标准,只是一心逢迎于上的人物,或许会让同僚不喜,然而他终究会是主上最乐意见到的臣子,毕竟这样的人物,若想要富贵,想要保全性命的话,他们只能一心向主上效忠一条路而已。

    终究事关重大,而司马懿,陈群两个人总是若有若无的表达着他们对于吴质种种阴损主意的抵制,而曹丕却也是需要从大局上考虑,多有些方法不能尽情的施展,故而最终一夜的议事却是无果而终,不过这样的事情终究是需要从长计议的,况且即便是曹丕本身,他如今还只是个五官中郎将,虽说已经在朝堂之中,拥有了不少的人望,然而曹cao还健在,他还不可能掌握了太多的力量,当然他的两个小弟,却也在身边时时的看着他,曹丕自然是要从长计议的。

    对于曹丕从曹cao那里获得了一件暗许的差事,虽然不过是父子之间的对话,然而这样的事情,于曹植和曹冲而言,却是没有多少的秘密存在的。

    不管是曹植,还是曹冲,他们自然都希望能够得到曹cao的喜爱,当然也都希望曹cao能够在进一步的同时,并能将这份喜爱化作了对于他们各自地位上的进一步。而今正在曹cao进位魏王的紧要关头,他们自然是对于彼此间的举动都有了更多的关注。

    即便是曹植这个往日里多有欢歌纵酒的时候,如今在荀恽的暗自提点下,却也多少有了几分心里上的紧迫感,想他固是觉得文学一道为诸曹之,然而要想得了那个位置,却并不仅仅只靠这一点就能得偿所愿的。

    即便是曹cao能够马上得了天下,其后自是要于民休养生息,多于文治上下功夫,然而曹植却也知道,文学高妙,却不一定就能文治贤达,而他之所以与荀恽交结,一方面是因为荀恽本身的身份,还有因为荀恽之父荀彧的存在。

    毕竟他们这些曹cao的儿孙们,当然知道曹cao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他们的父亲每次外出征战四方的时候,留守在后面的荀彧总是能够替他将根基之地保存,并能给身在前线的大军足食足军,这其中却是都靠了荀彧的本事。故而当年他们的父亲在初见荀彧时但称其为曹氏之子房,而后不仅仅证明了曹cao这番话的正确,还让众人见识了,荀彧不仅有着留侯张良一般的计谋无双,却也有着功人萧何一样的本领。

    而将这汉初三杰中两位的本领合而为一身的荀彧自然对于曹cao的功业的建立有了太多的功劳。

    曹植却也知道如今的曹cao对于荀彧的不堪,当然曹植毕竟心机上不够阴狠,他的心思更多的是放在了那足以让他的才华纵情恣意的诗文歌赋中,而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他却是不敢违了曹cao的意思,去直接向荀彧请教,只好曲线救国,从荀恽这里着手。

    曹植自是这般心思,想来曹cao自然也是能够轻易的看透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