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来 (第4/4页)
许多部落从四面八方赶到这边来,台吉们每人带着几十人,百把人,甚至有的只有十几人,骑着马,带着全副的器械。聚集到了这里。 大清国地贝勒爷,阿巴泰大老爷带着两万多地大清兵过来了,要去开了汉人地边墙,到那传说富庶无比的内地,大大地捞一笔去了。前些日,大清的崇德皇帝陛下,已经给各札萨克地王爷们颁下了旨意,要他们出兵跟着一起南下。 出兵南下,那是毫无风险的。那些汉狗,跟我们蒙古人打还行,但是哪儿是八旗精兵的对手。八旗精锐一出现,那些汉狗都吓得直接跑掉,哪里敢打。这就是包赚不赔的买卖,出一趟马,一年的嚼裹就齐全了,还是向大清崇德皇帝陛下表忠心的大好机会,傻才会错过。所以大家都拼命的置办器械,准备粮草马匹,选调了最精锐的士卒。要在贝勒爷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在哈剌慎大凌河边上最好的一块地段,立着一个巨大地帐幕,直径大概有五丈之大,高度也有两丈,这都是牧民们平时根本见不到的。 这个帐幕全用上等的牛皮和上好地毛毡缝制而成,很多地方还衬着上等的明国绸缎,上面还有各种刺绣,有的是最上等的苏绣,有的却又是蒙古娘么自己绣的歪歪曲曲的图案。里面绣的图样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大红地婚庆绣品,有的是像水鸭的鸳鸯,还有更多是明黄色的三爪蛟龙,这些东西的来源,天南海北,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任何人都能看出这些锦缎的质地。非常之上等。就算是最富庶最豪奢最败家的王爷,那也是万万舍不得用这么好的帐幕的。 大帐里。一干锦衣华服地蒙古汉,互相扎成若干个小堆,在那里窃窃私语,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大,但是几百人这么嘈嘈的,却搞得这华美的大帐里像是一个扰攘的大市场。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别,草原上也不例外,喀尔喀人,科尔沁人,喀喇沁人,兀良哈人,他们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认知,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纠葛,更重要的,他们跟大清朝地关系各不相同,他们跟随大清皇帝皇太极地时间不同、亲疏不同,相互跟随沟通的大清王爷不同,那自然而然地就分出了派系,自然而然要各自扎堆。 不过,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这几年大家都经常南下,去那头毫无反抗之力的肥猪身上宰割,大把大把的金银,大群大群的奴隶,大堆大堆得绸缎,还有那堆得像山一样的粮食,大家的日都是越过越舒畅,有大把白皙的汉族女人,绸缎衣服也比皮舒服多了,大家是越过越有盼头,时不时还有人情不自禁大声的哈哈笑了起来。 正当这时,突然听到有人用满语和蒙语大吼“奉命大将军多罗饶余贝勒到!图里琛贝勒到!” 正在那里扎堆的的蒙古贵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列队站开,按照地位高低自动排好,同时立场接近的还互相扎堆,这真是一种天才的技能,非后天训练所能达成。正当大家伙正在整理仪容的时候,两个高大的摆牙喇亲兵一挑门帘,在门口两侧站好,却看见阿巴泰穿着团龙褂,戴着暖帽走了今年,他旁边则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穿着蒙古袍,却套了大清的团龙褂,戴着大清官样的红顶暖帽,显得不伦不类的,这位确实科尔沁的图里琛贝勒。一众蒙古贵人们一摔袖,虽说蒙古长袍没有马蹄袖可摔,却还是像模像样的打了个千,齐齐的一声喊:“标下参见奉命大将军!”有的用蒙语,还有的用满语,乱七八糟的。阿巴泰也不矜持,边往主座上走,边两边摆手,请大家起来,当然大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起来了。阿巴泰和图里琛,缓步走到主座上,盘腿坐下,两侧的贵人们才站起来依次就坐。 这时候,坐在帐幕间的,是大清国的多罗饶余贝勒和科尔沁一位贝勒爷,坐在下面的。则是大清国的一干亲王郡王,看上去是颇为的滑稽。蒙古的各札萨克,可都是被大清国封给了亲王郡王的封号,地位尊崇无比。 但是他们可万万是不敢跟大清方面大帅,有专阃之权地奉命大将军相拮抗,至于科尔沁的贝勒爷。那可是皇后陛下的侄,永福宫庄妃和故去的宠冠宫的宸妃的幼弟,图里琛贝勒爷。 谁不知道科尔沁跟大清朝什么关系,虽然他现在只是个闲散贝勒,并不是吴克善王爷亲来,但是谁敢让他坐在自己下面。 阿巴泰高踞正,倒也不显得倨傲,所谓地满蒙一家,不是说着玩的。满洲人兵少,蒙古人兵弱,两相调剂。那才是最好的,特别是蒙古兵只要有满洲兵带着,那也是如狼似虎,丝毫不比正牌满兵差。 这一次阿巴泰统帅大军总领方面,有三万七千大军,也算是难得的大征伐了。 按照皇太极的旨意,每个满洲牛录抽调了二十人,镶蓝旗每个牛录再额外抽调了十五个护军,也就是摆牙喇亲兵。从征的各将自己又抽调了自己的摆牙喇兵,凑出了七千人;蒙古八旗每个牛录又抽了三十五人,合计五千兵;汉军八旗每牛录又抽四十丁,合计约千人,凑出了一万八千人,又从三顺王那里抽出了精锐的乌真超哈三千丁,这就是满洲自己的兵数,合计也就二万一千人,还有从朝鲜抽调地两千兵。剩下的一万四千人,都是蒙古人了,要是不好生笼络着,就算是武装游行,也会出乱的。 说话前,阿巴泰先是抱拳朝着众人做了个礼,又是冲身边地图里琛点点头,才开口说道: “这次去南边,是皇帝的大恩典。这才让兄弟接了这么个差事。“ 说道皇帝两个字。阿巴泰冲着盛京的方向抱拳为礼,神色肃穆。他这一动作,整个大帐篷内的蒙古亲贵,满清的大将包括那位贝勒图里琛都是起身抱拳为礼,以示尊重,这动作有先有后,帐顿时是乱哄哄一团。 等这里面安静下来,阿巴泰清清嗓开口说道:“这次去那边,陛下那边定下了章程,一路向南,明国皇帝老儿的京师地方不用理会。” 看着屋那些蒙古亲贵懵懂的模样,阿巴泰笑着解释说道: “大清的兵马几次入明国,都是在他们京师边上打转,那块地方洗了几次,早就榨不出什么油水了,这次咱们去更肥的南边。” 这话说地可是十足马匪的腔调,可帐篷里面的蒙古亲贵和满清的军将就是愿意听这个,话音未落,帐篷里面的众人都是哄堂大笑,有几个不讲究的还在那里怪叫两声。 皇太极的一贯政策,就是让大家有饭吃,有好处拿,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才能保证蒙古人和汉人的忠心,很简单地逻辑,也是最完美的逻辑。 从头至尾,他们都没有考虑大明那边或许会有什么抵抗,满蒙大军过去那不是去打仗的,那就是去抢劫捞钱的,刚才进来的时候,都看见了摆在外面的那些大炮,很多人还在琢磨,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十月二十五那天,顺着大汶水南下的李孟本营大军就要进入兖州境内,兖州知府和一干的地方官早早在边境迎接。 “这都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大阴天。” 骑在马上地王海有些纳闷地向天看去,天色阴暗,黑云压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