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一章 贼世道 就位 (第1/3页)
顺果毅将军贺锦在川北的一个小山包上。身边名狼狈异常的顺军士兵。贺锦尽管年轻。可也是当年在陕西就和闯王造反起家的老将。也是尸山血海里面厮杀出来的人。 他带着的两万兵全部是闯王返回河南后第一批聚拢来的人马。差不多有成是当年流民入的时候流散在河南的老兵。 按说这样的规模和实力。应该是刘宗敏郝摇旗田见秀李过高一功这个级别的大将才能率领。可闯王把这个部队还是交给了他。这实际上是个两难的考虑。在开封方向的威胁是可能发生的。而大明在北方的野战力量却实实在在存在。 顺的主力部队必须用来围歼督师侯|率领的十万明军。可又不能不防备山东兵马可能的进攻。 所以派一名资格老能打仗的果毅将军来这里镇守。并且留下一支足够强大的部队。如果豫北游击袁时准备趁着顺明大战的时候拣点便宜。这支部队要把山东兵马击败。最起码也要挡住。等待大军回师。 果毅将军贺锦知道己重任在肩。尽管对于不能去参加围歼侯恂大军。的功勋的战斗而觉到遗憾。可也知道自己在这个方向的守御同样是胜利的保证。 而且闯王亲口许诺。战过后。贺锦会成为制将军。最起码在陕西有他镇守的一块的盘。顺军回到陕西已经是个板上钉`的事实。闯王属下的诸位大将都琢磨着衣锦还乡。在乡亲父老面前风光风光。 目前制将军不过五。资格和功劳在贺锦之上的还有几位。可闯王却给了他这样的许诺。足够贺锦安心在这边驻扎防御了。 对于这个结果贺锦可是颇为的窃喜。对于的到的封赏和回报来说。防御任务未免太简单了。 对面的小袁营袁时当年号称是和李自成罗汝才并称三杰的。手也是有几十万人马。可他战斗力完全不值一提。不过乌合之众。约束兵马极为不的法。从率出逃全军,溃。到了归德只剩下不足百人就能看出来他水平如何。 开封城尽管有袁时和贾大山加起来万余山东兵马。可这些兵马大都是河南本的的乡兵。两人旧部聚拢起来的。比起那正牌的山东兵马不知道要差了多少。也用太过担心。何况开封城距离川这边很长的路程。要有什么风吹草动。这边肯定会有人的到消息。并且及时的做出防备。 再不济哪怕是糟糕的状态。开封距离川和襄城距离川的是差不多的路程。闯王率的顺军主力也可以给予支援。 果毅将军贺锦不光是方方面面都虑到了。而且也不敢放松。每日间奔走各营。督促防务。安排侦骑四出打听开封周围的状况。 看起来应该是算无策。完备异常。可还是这样结局…… 果毅将军贺锦在这个山上欲哭无泪。山东兵马突然间有将近四万出现在面前。并且是那齐|公的直属部队。贺锦也明白自己的两万兵马没有什么胜算。可这战斗是要有个过程才对。要接战厮杀然后溃败。这才是正常的程序。 近四万的山东兵马突然就过了尉氏直扑川。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属|的两个威武将军几名都尉都是率部叛变。 偏偏这几名哗变的军官所在的位置都是要害位置。面对这么凶悍的敌人。就算不在要害位的叛变也是大麻烦。何况又是这般的准。 两万余顺军部队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构筑的防线。在刚一接战瞬间崩溃。贺锦这才明白。为什么探马回来都说是安静无事。为什么山东大军到了自己的跟前。自己却没有发现踪迹。 事实上。连李孟等也没有想到这么完全的崩盘。两万大军在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内就成了一盘散沙。 归德都司贾大山率领本部乡兵一个团在开封府南那些武装民团的配合下绕路到了长设置了防御。 本来这个防御是准备阻截贺锦的大股溃兵。不让许州襄城一带的顺军太早知道消息预-打一场苦战的归德都司贾大山却发现自己轻松无比。原本被估计会很顽|的顺军果毅将军贺锦部居然崩溃的如此彻底。 顺军的老底之所以被看重。不是因为他们的战绩。而是他们战场上的经验丰富。经历了多厮杀。见了血腥和死亡。 有了这样的经验。战场上就会有韧性。就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体力。会和自己的同伴们互相配合。知道看准战场上的机会。观察战场的风向。知道在什么时机什么样的事情。果毅将军贺锦所率领的这些部队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而是差不多有三成左右的士卒能做到这样。 达到这个程度的话。这些核心的士兵也可以带动身边的同伴一起去作战。这就是所谓的战斗力。老兵们的重要作用。 在胶州营军官团的推演。都认为贺锦这两万兵马是块难啃的骨头。要不然。清查司所的灵山商行和山东盐帮也不会花费大力气去收买贺锦这支兵马的军将。 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兵马临阵反水。整个的部队就直接崩溃了。士兵们不是朝着许州的方向跑。那样还能称之为撤退。还有重整旗鼓的意思。那样众人都要慎重。还要防备在追击或者攻坚的过程被反咬一口。 可那些同伴反水。=东兵马的军阵展开。用三磅炮进行冲锋之前的射击的时候。火炮炸响。整个的顺军部队就开始崩解。变成了一团散沙。差不多有成的剩余兵马朝着四面八方溃散。 其余的人向坚实如=的胶州营军阵发动了一次自杀式的攻击。然后没有死掉的也是四面八方的乱跑求生。贺锦唯一能收拢起来的部队就是自己身边的这千余名亲兵。看着四下的乱局。真是欲哭无泪。 眼下发生的事情。就算是李孟也感觉到不可思议倒是随军的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