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53.八索三变 (第1/2页)
从第一殿到第二殿,距离大约有两三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两殿之间,再没有阴雷落下。只是金光却变得浓郁了一倍不止。 第二殿与第一殿相比,几乎同样的殿堂,同样的金碧辉煌,只是没有了铜锁。 四周寂静无人,也不知道从殿堂落成之后,究竟有没有人来过这里。 按说这样的地方,内藏道家秘典,只要消息传扬出去,肯定有无数的鬼魅和修士拼死拼活闯进来。可是一路行来,不但见不到人影,也没有看见尸骨,更没有蛛网灰尘,显得是那么的干净。 山伯心想:“难道说是因为冥界,未得天庭允许的神仙,和人间的凡夫都没法进入阴间,根本来不到这里;鬼魂之属就算能来,也没有rou体骸骨,可能被阴雷一劈,金光一刺,就变得魂飞魄散了?不错,可能就是这个缘故。” 很快来到第二殿门前,放眼望去,就看见两扇朱门,虽然没有铜锁,却各自有一个大手印。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左侧的手印为黑色,右侧手印为白色,仿佛阴阳鱼的两只眼睛。 山伯暗道:“莫非是要考校第一殿的修行?若是修行不足,就没法进第二殿?” 他试着伸出双手,轻按在手印的位置上,同时运转丹田,阴化为阳,将阳气输注于右手;然后阳化为阴,将阴气输注于左手;如此一来,右手变得白里通红,左手则是黑里带青。 手印上隐隐露出气雾,右侧为白色,左侧为黑色。渐渐的黑白缠绕,糅合在一起。 时间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样子,耳边传来“咯咯吱吱”的响声,朱红色的殿门缓缓打开了。 山伯心喜不已,终于又闯过了一关! 进入殿中,就见殿内空荡荡的,跟第一殿差不多,没有桌椅,也没有别的摆设,除了一个硕大的铜碑,刻满了字迹之外,就剩下左侧一面光洁的石壁,留下寥寥几个名字,第一个名字乃是“凤翥夫人”,第二个名字是“飘渺仙君”,这两个名字都很罕见,山伯自然没听说过。不过下面还有一个名字,对他来说则比较熟悉,乃是“二郎显圣真君”! 山伯眼前一亮:“真没想到,传说中的二郎神也在这里留下了名字!难道说他不巧战死,也进入了六道轮回,而且曾经来过这里?” 虽然这种猜测的可能性很大,山伯却不愿多想,只是瞄了一眼石壁上的名字,便将注意力集中在大殿正中硕大的铜碑上。 铜碑之上密密麻麻题满了金字,开头是这样写的:“《八索》中三卷,名曰‘三变’。一变者,气变为神;二变者,神变为虚;三变者,虚合于道……” 接下来每一变都有上千言的解释。 第一变“气变为神”,也就是道家常说的“炼气化神”,需要将阳气转化为元神,结成仙胎,修成之后,洁白如雪,赤黄如金,然后将多出的元神凝结为“神丹”,储存在泥丸宫里,作为日后移山填海的能量储备。 第二变“神变为虚”,也就是道家常说的“炼神还虚”,也就是让仙胎出入虚空,穿越幽明,游行于天地之间,眼睛能看见万里之外,掐指一算就知道身前身后事,预知未来吉凶祸福。 第三变“虚合于道”,可以领悟出各样的神通,既能够移山填海,也能分胎化形,成就千百亿化身。不生不灭,云散碧空山色净;无去无来,慧归神定月轮孤。修到这一步,就是超越四梵天,踏入三清境的大神了。 按说这些个修道的基本原则,山伯事先也曾经听说过,只是没有详细的修炼方法。此处最难得的是,铜碑之上不但有修行的原则,还有具体的步骤,对于他这样的散修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机遇,打着灯笼找不着的好事! 山伯取出笔墨,想将铜碑拓印下来,然而尝试了几次,落在纸上都是空白!然后又想抄写,可是还是不行,写出来的字迹,原本十分工整,扎眼就变成鬼画符,连他自己都认不出来! 山伯暗叫可惜,微微摇头道:“看来仙法不落于纸笔,只能靠记忆,再加上心神领悟了。” 仔细揣摩经文后,他在铜碑前盘膝坐下,开始修炼第一变“气变为神”。初先静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将微意止于胸前膻中大xue,恰当两乳之间,似照似定,若有若无,不久就有白云出现,以意照于白光中,从微白而至浩白,从光小而至光大,从波动而至光定,从不圆而至光圆。 同时他在心中默念碑文:“真气既满,以冲玉液,上升而改尘骨,是为玉液炼形。及夫肘后飞起金晶,河车以入庭院,自下而上,自中而下。金液还丹以炼金砂,五气朝元,三阳聚顶,……” 渐渐的,他觉得中丹田内雾气蒸腾,从****直上泥丸宫,抵达泥丸宫后,开始一圈圈旋转,渐渐凝结稠厚,变成一滴滴的神髓,储入髓海内。 许久之后,丹田才变得平静下来。这时他感觉丹田中原来鼓荡的真气变成了空虚,而脑髓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