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天车(求月票!!!) (第1/2页)
最新网址: 【棉花糖小说网】 第238章天车 房间里,有些凌乱。 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竹简、书卷以及乱七八糟的图纸。乍一进来,根本就感觉不出这是女孩子的房间。事实上,按照黄月英的说法,她在江夏老家有六个侍婢。一开始曹朋还不明白,要那么多侍婢做什么?但后来根据黄月英在海陵的生活状态,曹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蹊跷。 如果不经过训练,六个侍婢说不定还不够呢! 黄月英生活上有些大路,别看人很机灵,可经常会犯迷糊。特别是在她思考问题的时候,那迷糊就更加厉害。基本上是走到哪儿,就邋遢到哪儿。如果没个婢女跟着,还真成问题。 也幸亏了步鸾和郭寰都识字,而且也都很机灵。 有这两人跟着,黄月英倒也不至于显得太邋遢。不过,她折腾的劲儿很大,这才多大的功夫,房间里已经被摊的是乱七八糟。黄月英本人似乎并没什么感觉,如同跳舞一般,在凌乱的房间里跳动,很快便走到书案旁边坐下。 “阿福,快来。” 曹朋走过去,在黄月英对面坐下。 书案上,也摊得乱七八糟,有白纸,有曹朋当初在棘阳时做的炭笔…… “月英,你这是……” “你先别说话,看看这个。” 她把一张图纸推到曹朋的面前,脸上写满了期盼。 曹朋拿过来,仔细看了片刻,抬起头问道:“这是什么?” “翻车!” “哦?” 黄月英兴奋地说:“还记得日间我和你说过的毕岚吗?” “呃……那个十常侍嘛。” “对,就是他!”黄月英说:“其实,毕岚这个人也没有外面人说的那么不堪。至少他的机关术,堪称一绝,连阿爹也非常赞叹。我阿爹说,若非有这手本事,毕岚也做不到十常侍的位子。其奇思妙想,堪比战国时的机关大师墨翟。只不过这个人的德行,实不足人道。” “慢着慢着,你究竟想说什么。” 见黄月英越说越兴奋,而话题也越扯越远,曹朋连忙摆手制止。 黄月英尴尬一笑,轻声道:“中平三年,毕岚为了讨先帝欢心,曾设计出了一块洒水的器具,就是翻车。据说可以以此工具,汲取河中之水清洒街道,事半功倍。 阿爹听说之后,便托人打听。 可是这‘翻车’是毕岚精心打造,献于先帝,以至于最后阿爹使人费十万钱才拿到了模型。 我当时记得很清楚,阿爹对翻车赞叹不已。 还说毕岚之才非同一般,只可惜用错了地方……后来,阿爹根据翻车的模型,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并用于我家中的田地里。可以很轻松的将河中的水汲取出来,用以浇灌田地。 可你也知道,江夏不缺水,所以用处也不大。 后来阿爹觉得无趣,便把那翻车给毁了去……不过大致的形状和构造,我至今仍记得一些。” “慢着慢着,你说伯父曾造出水车?” “不是水车,是翻车!” 曹朋再次拿起图纸,仔细的观看了一阵子。 黄月英的画工非常出众,曹朋觉得这水车,还真有些眼熟。 孔明车! 没错,就是孔明车的雏形。 记得前世,曹朋曾在成都游玩。具体是哪个古迹,他已记不清楚,不过当时的确是看到了一副水车。 根据导游介绍,这水车是诸葛亮发明改进,并在蜀中进行推广,所以叫做孔明车。 其造型,和眼前这幅图纸,颇为相似。 曹朋不由得搔了搔头,哑然失笑。 “月英,你要做水车吗?” “都说了,这叫做翻车……恩,不过水车这个名字,倒也妥帖。” 黄月英兴奋不已,俏丽粉靥,透出灿烂笑容,“你说,如果能造出翻车,能否解决旱情呢?” “这个……” 曹朋陷入了沉思。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水利是农业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关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层出不穷。 而其中,水车的发明,无疑是凝聚了华人智慧的巨大创造。 相传,民间最早的汲水工具,名叫桔槔。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曾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南游,烦途中路过汉阴时,见一个老丈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于是子贡心生怜悯,便设计了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其制作的方式,就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把一根横木支在木架上,一段挂着汲水的木桶,一段挂着重物,类似于杠杆一样的道理,来节省汲水的力量。 这桔槔,也就是水车的雏形。 不过,水车真正的出现,就是在东汉末年,由毕岚发明。 后来经由诸葛亮改造,也有记载,说是马钧改造。但不论是谁改造,翻车也算是正式出现。 不过由于马钧所处的环境,和诸葛亮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孔明车,更利于江南汲水,而龙骨翻车,则适合在北方汲水…… 随后在唐宋时期,出现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谁低水高送,功效更大,而且还节约的人力。 到元明时期,水车继续发展,出现了齿轮等元件,并依据风土地势,发明了水转翻车,牛转翻车等各种器具。然后,有清以来,中国水车的发展,就停滞不前。至于其原因嘛…… “月英。” “嗯?” “其实,我觉得咱们可以做的更好。” 黄月英闻听,眼睛一亮。 “怎么做?” 曹朋拿起炭笔,在手中转了两圈。 炭笔,经过黄月英的改进,从炭中提取炭条,而后用一根半厘米粗细的镂空木条承载。里面装了一个塞子,当炭笔笔头用完的时候,可以通过塞子的推动,将炭条退出木条,继续书写。 而这种设计,正是出自黄月英的手笔。 曹朋把玩了片刻,也不得不感叹,月英的心思灵巧。 他闭上眼睛,沉吟片刻之后,画出了一张图。不过,他的画工,肯定是比不得黄月英那般出众。好在,曹朋可以进行解释。 前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曹朋曾因为一个案子,前往兰州市的皋兰县押送一个犯人。 犯人交接之后,当地的同行带他游玩皋兰,领略皋兰的风土人情。同行带着曹朋,参观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