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2章 建安九年 (第1/2页)
大军将动,会有诸多琐事。 虽说荀彧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可曹cao还是要做出一些安排才好。比如,许都兵权由谁节制?比如各项政务,该归谁打理?林林总总,看上去好像不多,可安排起来,却是极为繁琐。好在,随着夏侯渊自山东归来,使得许都安全可以保障。 夏侯渊,拜卫将军…… 待处理完后,天色已晚。 郭嘉正准备回去,却被曹cao唤住。 他随着曹cao,来到后宅的书房里,见书房里的陈设,似乎有一些奇妙的变化。 以前的坐榻和长案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太师椅和一张半人高宽大的书案。 “这是友学在河西,根据胡人的家具做出来的新玩意儿。 开春时,他派人送来了一套,还有八十卷伯喈公当年的藏书。据说,是昭姬背写出来。他让人在许都买一些能读书识字的婢女,说是要送给昭姬……呵呵,说起来也怪,昭姬颠簸流离多年,居然不肯返回故土,居然选择留在了河西。” 曹cao开篇,一副嬉笑之色。 末了还眨了眨眼,透着一副‘你懂的’表情。 郭嘉知道,曹cao把他留下来,很可能是要讨论关于曹朋的事情。 不过既然曹cao不先开口,郭嘉也不会主动提起。于是笑呵呵道:“才子佳人,最是美谈。友学才学横溢,昭姬更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一起,留在河西倒也正常。” “哈哈哈,奉孝所言,深得我心。” 曹cao笑罢,脸色突然一变。 “奉孝,近来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哦?” 郭嘉愣了一下,有点捉摸不定,于是摇摇头,轻声道:“最近嘉身体不适,故而很少留意外面。” 不是我不关心,是我身体不好! 曹cao一笑,“我却听到了一些说法,言仓舒聪慧,甚得吾心,可以为世子?” 那双细长的眸子,如鹰隼般,凝视郭嘉。 郭嘉心里一动,故作惊讶道:“不会吧,仓舒年仅八岁,谁会那般无聊,言及此事?” “可是,子桓却信了。” 曹cao,步步紧逼。 郭嘉道:“子桓公子年岁已长,若继续留在漆县,眼界不免狭窄。今返回许都请战,倒也是一个机会。河北之战在即,正是子桓建立功业之时,我看很合适。” 曹cao忍不住笑了! 他想要套郭嘉的口风,可是郭嘉就是不往上靠拢。 他摇摇头,“奉孝,你知我意。” 郭嘉顿时沉默了…… 他知道,这一次他恐怕是无法躲避过去。于是,沉吟片刻后,郭嘉抬起头,正色道:“司空正值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嫡?” “虽非我所愿,却不得不为之。” 曹cao叹了口气,轻声道:“子潃故去后,一直有人劝我。可我却总是无法下定决心。子桓沉稳,子建才高,而仓舒聪慧,皆上上人选。但问题是,子桓根基不稳,无甚功勋,难以服众;子建好清谈,才学虽高,可为名士却不足以当大事。仓舒……年纪太小,而子文好勇斗狠。我本想等过几年再想此事,但现在…… 做大事,当需早筹谋。 有些事情若没个准备,万一发生,岂不是措手不及? 袁绍昔年犹豫,而使河北混乱;此前车之鉴,我需及早筹谋,以免重蹈覆辙啊。” 曹cao说的很隐晦,但郭嘉却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他在担心! 可他又担心什么? 当曹cao提及袁氏诸子的时候,郭嘉心里一动。联想到之前曹cao提及曹朋,顿时豁然开朗。 莫非,曹cao担心党争?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郭嘉也不得不小心谨慎。在沉吟半晌之后,他轻声道:“主公,友学……” 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又思忖了一番之后,蓦地向曹cao看去,眼中流露出惊骇之色。 “主公,我有一计,可使主公无后顾之忧。” “讲!” 郭嘉咬咬牙,“今日主公曾示友学三十六计。虽只胜战计,但却…… 主公,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不知若何?” 曹cao的眼睛眯缝起来,闪过一抹精芒。 半晌后,他突然笑了,“哈,奉孝说笑,某不过随意一说,奉孝不必往心里去。” “哈哈,嘉亦说笑。” “那早些回去歇息吧。” “嘉,告退。” 郭嘉起身离去,而曹cao则端坐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陷入了沉思之中…… 初春的风,仍有寒意。 郭嘉走出司空府,激灵灵打了个寒蝉,才觉察到,他内衣几乎湿透。心里,隐隐有些发冷,却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