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陆逊遣将赴毗陵,颜悦轻骑尽斩敌 (第1/2页)
第361章陆逊遣将赴毗陵,颜悦轻骑尽斩敌 却说甘述取得毗陵关,并得到了一千三百多人的投诚,活捉了毗陵关守将谭雄! 简单将关内的事情处理一下,他便将关中的事务交给了副将李福,立刻带着三百名水鬼退回江北渡口。← 原来出发前,姜维便告之,陆逊得到消息后一定会派兵来救! 水鬼之战一触即发! 是故,姜维令其夺取毗陵关后火速带着参战的水鬼退回渡口! 江中水鬼之战还需要他! 而且,关平大军渡江,才是重重之重! 果不其然,毗陵关外侥幸逃脱的士兵们,在关外便分成了两拨。 一路逃向了西面的南徐,一路逃往南面的吴郡。 南徐驻守的士兵们肩负着十分艰巨而隐秘的任务,那就是南徐是曲阿的粮仓,也是陆逊所部的旱军大寨! 而吴郡驻守着一支五千人的兵马,其防范的对象则是海外上来的贼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倭寇! 统军将领乃是老将程普的儿子程咨、程节和程仪。 先说南徐旱寨之中,陆逊看着跪在堂下的残兵败将,叹了口气,遂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然后问向吕蒙:“子明,江上有何动静?关坦之可否出兵渡江?” “刚刚探哨回来禀报,江南毗陵渡口的几十艘战船已经北渡!江面上都是甘槐所部的舢板往来驰骋!”吕蒙回答道。 陆逊脸色凝重的说道:“看来他打定主意要和我一决高下了!水鬼之战,真要动手吗?” 吕蒙说道:“既然他们已经动手,我们若是还按兵不动,岂不落了人家的口舌?” “他们只不过是占据了一个毗陵关而已,何必劳师动众呢?更何况我军水兵尚未训练成熟,此时擅自挑起战斗,于我不利也!子明切莫担心!某自有办法!”说完,陆逊派找来黄盖之子黄炳。 不一会儿,黄炳进来。 见礼之后,黄炳问道:“不知都督召末将前来有何事吩咐?” “江北关平部下昨夜夺取了我军毗陵关要塞!本都督欲派兵夺回,不知将军可愿意前往?”陆逊问道。 黄炳双手抱拳,微微一躬,应声答应:“都督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好,本都督许汝三千兵马,即刻启程!” “诺!” 既然敌人已经打了过来,那么先将岸上之人打回江中再说! 这是陆逊的打算。 而且,他又岂会放任长江对岸的关平肆意往毗陵派兵? 但不知他如何对付江北? 总之,他已经派出手下最厉害的武将前去征讨那已经上岸的敌军! 孙刘之战,就在这么小的一场交锋中开始了! 次日凌晨,李福早早就穿衣起床,换了盔甲,带着兵刃,来到了关上,巡查岗哨! 他可不轻心大意,不然自己这些士兵丢了性命是小事,影响了都督的计划才是大事件! 这里,咖啡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福。 三国演义中有记载的。 李福,字孙德,梓潼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备平定益州,任用李福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县令。建兴元年,转任巴西太守,为江州督、扬威将军,后入朝任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诸葛亮临死之前,刘禅派李福询问诸葛亮国家大计。延熙初年,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以李福为前监军领司马,最终死于任上。 登上毗陵关的最高处,他朝着西北方向看去。 忽然,他愣住了! 只见三里多地的远的地方烟尘乍起,他心中一紧,急忙喊来士兵:“立刻派探马去那里打探消息!” “诺!”士兵应声而去。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探马跑来禀报:“启禀将军,发现敌军正在安营扎寨。” “果然不出我所料,真的是敌兵!有多少人?统军者何人?”他问道。 “回将军,统兵的人是黄盖之子黄炳,大概有三千余人!” “哼,只派出了三千人,便想夺回毗陵关?真当我等软弱好欺不成?你速速赶往江北,禀明都督!” “诺!” 是不是该趁此机会,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呢? 可是他又担心另外一个方向的敌军若是杀来,自己便会被左右夹击!一个不好,便会落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1 就在他心中不停地猜测之时,士兵来报:“启禀将军,副都督颜悦带领五千兵马已经进入了关隘!” 哎,真是来的太及时了! 闻言大喜,他匆匆朝着关下走去。 来到兵营,他与颜悦走了一个碰面。 “属下见过将军。” “李将军辛苦了。陆逊的兵马是不是已经到了?”颜悦问道。 李福回答道:“回将军问话,城外三里处便有来自南徐的三千余兵马,正在安营扎寨!” “来的倒是很快!毗陵关西面比邻南徐,那是陆逊兵马的大本营;南面有一个江东抵御海盗倭寇的兵营,御军统领乃是孙权麾下唯一一位幸存的老将程普的三个儿子,程咨、程节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