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海禁 (第2/2页)
们首领说一声,不要来我青州搞事。他们在渤海怎么折腾就由他们去吧!” 本来把新海寇的首领招安过来也是个办法,不过那人可就不一定好控制了。毕竟不是谁都有一个十分重视的族弟的。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海寇数量激增后,可抢的目标却不如原先那么多了。青州不让抢,渤海因为海的原因没有商船可抢了。至于幽州……那地方本来就不算富裕。 狼多少之下,狼会饿死。 嗯……看来有必要提前谋划下,尽快把渤海拿下来了! 就在逢纪为越镇压越猖獗的海寇问题而头疼时,袁绍的一纸调令救了他的急:“先不用管渤海的事了,立刻来我边报道!” 逢纪来河内了,而曹cāo)却是越发疑惑了,这袁本初到底打算要做什么? 几天后,袁绍终于肯见曹cāo)了,跟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大儿子袁谭,外甥高干,以及袁绍麾下的众文武。他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一来为曹cāo)接风洗尘,二来也是为了没有及时接见曹cāo)而赔罪。 曹cāo)当然不介意这种小事,在互相客一番后,他便主动问出了自己的疑惑:“本初,渤海那边海寇未平,本初不回渤海主持大局,却滞留在河内……为何?” 袁绍却没有回答他,只说酒宴之上不谈公事。不过他话并没有说死,说公事可以稍后再谈。于是曹cāo)只能先忍下来,陪着他们推盅换盏,心里却实在开心不起来。 宴席散后,曹cāo)再次找到袁绍,他这次终于不再回避了。 面对曹cāo)的疑问,袁绍叹了口气,摇头道:“渤海之事不过顽癣之疾,相比起整个大汉来,就不算什么了!” 曹cāo)不由心中燃起了希望,试探问道:“这么说……本初你还打算继续西进,讨伐那董贼?” 不想袁绍却否认道:“董贼肯定是要除的,不过却不是现在。” 曹cāo)这就奇怪了,难道这天下间,还有比诛除董卓更重要的事? 袁绍看他疑惑,便解释道:“孟德啊!你看,我大汉自冲、质之时起,宦官外戚轮*流执政。造成朝廷黑暗,天下不宁。这之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到政治,这个曹cāo)可在行,他早在多年前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于是答道: “自然是因为天子登基时普遍年幼,而晏驾时又鲜有子嗣。国无雄主,故而才被权臣所钻了空子。” 袁绍微微一笑,问道:“而现在长安里那位,亦是年幼,故而才轻易被董卓所控制。至于被那孙坚所藏匿起来的弘农王,更是不堪。所以我试想,如果现在的天子,是一位年富力强,而且能力卓越被众人所认可的人。你说会怎样?” 曹cāo)一皱眉:“所以本初的意思是……” “孟德啊,你看幽州牧刘虞,如何?” 这话可把曹cāo)吓了一跳,指着袁绍道:“你……本初你难道是要另立新君?这简直……简直……”他本想说简直就是谋逆之举,但是碍于对方面子,没有直说出来。 袁绍便苦劝道:“孟德,我这也是为了大汉朝廷啊!你想想,现如今那天子在董贼手里。诏书皆由董贼授意。咱们之前起兵讨董,他便屡屡下诏让咱们退兵。咱们有什么办法?一次两次可以斥之为伪诏,次数多了,这天下,还有人会再把诏书当回事吗?” 曹cāo)不由反驳道:“那也是董贼的错!” “是董贼的错。但是咱们也不能就这么让问题恶化下去,总要做点什么。之前我宣称不承认陈留王的帝位,但是我总得承认一个呀,不能说不认陈留王,就谁的命令都不听了!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拥立了幽州牧为帝。那么就可以在这个真正的皇帝的诏命下,起兵讨董。到那时,谁还敢不尊盟主号令,敢临阵退缩,那就是抗旨不尊!” 曹cāo)不由沉默了,这个理由竟也说得通。 他想了想,还是不同意,这擅立天子之事多了,以后谁都会开始想着效仿。到那时天子的权威不存,天下可就彻底乱掉了:“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袁绍听前面几句时还不觉得什么,听最后一句时有些急了:“怎么,你还要再次西去讨董?就凭你这几千流民,那不是去送死么!” 他也不希望自己这位发小就这么死了,两人多少还是有些感的。 于是袁绍只得不再谈这个,转移了话题。 说着说着,袁绍便问曹cāo)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 cāo)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cāo)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